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65周年校庆征文活动作品选登

发表时间:2020-10-18    浏览次数:

自开启65周年校庆征文活动后,在广大师生、校友中反应热烈,现将部分作品选登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九月的桂

盛开地甚是强势

承包了浙外的天然香薰

 

九月的你

浸泡于桂之香

漫步于桂之雨

何须举杯浅酌

境中人皆已微醺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19翻译2班潘倩倩

                                                                                                 

你,我

遇见你,是我跨过双十年华时最美的期待—

疾步匆匆走完,抵达又一个人生十字路口时,面临的选择像南方的六角雪花,洋洋洒洒,让人措手不及。你是80个幸运儿中默默无闻的那一个,但你可能不会知道,我悄悄地,多看了你一眼。

漫长的等待,等待—快递将你的信送到我手心。郁郁葱葱的绿色中,你的一抹身影依稀可见。正式见面之前小小的招呼,不禁让我想入非非,我们会有一个怎样的相遇?羁绊,浅浅的一根线,将你我牵在一起。

第一次见面,是意料之中的慌乱。那天,艳阳高照,我忙着与新的面孔寒暄,努力适应新的环境,我知道,这里将会寄存我最后一段美丽的青春。你眉眼弯弯,看着我忙上忙下,像一只蜜蜂,舞出无数个圆圈。

外面的小路,我走了365天。那儿,鸟儿声声啁啾鸣啭,鞋底碾过落叶的噼啪声,掉落的不知名果子,还有那只黄白相间慵懒的猫儿,无忧无虑,享受过路人的关怀。我总是想着,如果能再离你近一些,该多好。

我如愿了,带着些许不舍,离开了承载五个人回忆的小房间。酸甜苦乐,似乎冗杂在了一起,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疲惫从脚底慢慢钻到了心里。我不再关心你给我准备的那些小惊喜,匆匆的几瞥,事后回想起,我还没有对你说过,很好看。

渺小如我,也有起伏不定的一生,愁绪被时间冲刷,快乐又接踵到来,心情就像海浪,沉沉浮浮,永远不定。你呢,你是我的影子呀,形影不离,和我一起埋头苦读,和我一起上课,和我一起…

如今,我和你的时间进入倒计时。800米最后一圈的哨子已吹响,你已经在终点向我挥起了双手。迎来,送走,熙熙攘攘。我或许是你脑海中的一块小小的碎片,但你,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白塔。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英师专业 丁益萍

 

            

            

贺浙外六十五周年华诞

金秋桂馥校园明,

馆苑楼堂喜气盈。

六五诞辰翻彩页,

前程似锦育精英。

           ——中文系教授 张涤云           

 

Everyone shines,given the right lighting.

浙外便是照亮我们最好的光源

我们20届的学子和浙外的羁绊还没有那么深,但当我们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在我们踏入浙外校园的那一步,我们便是浙外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了。我始终坚信浙外是寒窗苦读十二年最好的答案,是我自己给我18岁最好的礼物,也是通往远方最好的车站。这是浙外的65周年,我与浙外的第一年。相信在浙外我们都能成为发光体,点亮我们自己,点亮浙外,也能点亮社会。

——国际经贸与旅游管理学院 沈雨纯

 

 

 

我与浙外,相遇是缘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来到浙外已经一整年了。回想去年,也是像现在一样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提着不多的行李来报道。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阳光透过树缝投下斑驳的影子,微风带来一股暖暖的风,给了我一种不知所措的迷茫,感觉才刚告别高中生涯就进入了大学。我开始陷入沉思,满脑子还是刚进高中的场景。直到学姐和我说话才把我拉回了现实,她很热情地向我介绍着浙外的一切:“这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涵养楼……”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天于现在的我也是昨天了。

大学和想象中不太一样,比起高中更加匆忙了,一切也需要自己安排。我们自己开始学会对生活费进行规划,学会处理生活中出现的一切紧急事件;学会自觉安排自习,学会更好地完成小组合作;甚至学会了营养搭配等等。步入大学,才有了真实的进入社会的感觉。

今年的新冠疫情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学校。疫情期间我们学校采取上网课的方式,既保证了我们能够照常上课,也保障了我们的安全;返校时派校车统一接我们;返校后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疫措施,这样周全的服务让我们浙外学子很安心。

我怀揣大学梦来到浙外,这一年里浙外给我留下了太多回忆。值此金秋佳季,敬贺浙外65周年诞辰。在此感谢浙外的培养,愿浙外岁岁桃李芬芳,越办越好。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19英语6班 陆佩华

            

 

 

与你的秋冬春夏

 初次相识

第一次知道你,是20187月。我们俩的第一次联系是在20188月,我收到了你的来信,你说这是我俩见面的信物9月,我带着行李、带着属于我们之间的信物到杭州来见你。我们的故事就此开始。

与你的金秋

金秋九月,桂花飘香。我带着一身希冀与热情来到了你身边。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既紧张又兴奋。当我真正见到你的时候,我有点吓到了。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有点小但五脏俱全,有人开玩笑说不用一个小时就能把你完完全全的了解。后来呀慢慢的习惯了,其实小点也好!可以睡懒觉。

秋天的你,总是充满活力的。新学期的开始,新生的到来,一切都那么的新奇有趣。要说春夏秋冬的你,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的你。秋天,校园的桂花飘香,一片一片金黄色是独属于秋天与我们的浪漫。秋天,约上三两好友,约上喜欢的人,在操场上漫步,周围的一切都与你们无关,这是只属于你们的时光。阵阵秋风,吹走烦恼与阴霾。夏日的遗憾呀,也一定会被秋风温柔化解的。秋意渐浓,冬天在慢慢的向我们走来。 

与你的寒冬

我好像很幸运,来到你身边的第一年,就见到了雪。对于一个18年来只隔着屏幕看过雪的人来说,别提有多兴奋了。那一年我就像网上所说的“没见过世面”的南方人一样,很兴奋,拿着手机这里拍拍那里拍拍。第二年,雪没有如期到来,好像这一年的冬天缺少了什么......转眼到了第三年,与你已经一起三年了啊,真的好快呀。“高中的时间是按天算的,大学就变成了按年。好像只是睡了几觉,睁了几次眼,一年就倏忽到了头。”大三的我,总希望时间再慢点再慢点,不想那么快离开你,不想那么快告别美好的学校生活。但是时间终究会带走很多东西,我能做的好像只有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时光,不负青春,不负你。寂静的冬天,好像大家都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美梦中,静静地等待着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那一天的到来。

与你的春日

送别经久的冬,四季初始,佳期如许。春天的你,也是如此的美好。气温刚刚复苏,太阳还是暖暖的,有微风还有花草香。一切都苏醒了,花儿绽开了它沉寂一个冬天的笑容。小草也开始肆意的生长。我们也回来了,带着去年的未完成和新一年的豪情壮志,在阳春三月奔跑起来。

花在不远处盛开,你从我心田中走来。又是一年好风光,春风依旧,事事皆欢。

与你的盛夏

“蝉鸣是窗外渐渐倒数的钟声,考卷的分数是往上爬的树藤。”蝉鸣的夏季,离别的季节。夏天到了,毕业季来了……以前的我,总觉得大学四年很长很长,还有很多时间去玩。但当我看着一届又一届学长学姐离开的时候,当我已经大三的时候,才意识到我的校园时光也不多了啊。与你离别的日子,在一天一天的向我靠近。

夏天还是那么短,思念却很长。

 金秋邂逅,盛夏告别。与你的秋冬春夏还在继续。

“人间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彼时我们正当年少。”

我的告白

这两年来,目睹了你的变化。你在一点一点的变好,你的“颜值”变高了,你是“集颜值与才华于一身”的你。今年是你65岁生日,这是你人生的第65个春秋,而今时光正好,信你未来的路潜力无限,锦绣前程,生日快乐!浙外!65岁生日快乐!!!

——18商英3班李秀梅

 

 

转眼间这已经是我在浙外的第三个学年了,犹记得第一次到学校时浙外还拥有着大片的工地,浙外的校园还很狭小,慢慢地,校园的道路越来越宽,厚德楼、弘文馆、融院等建筑也投入使用,整个学校焕然一新,校园一片生机勃勃。

浙外见证着我大学三年的点点滴滴,赋予着我人生新的意义,与我一同成长扩展,一起进步进取,在这样一所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校园里,我充满着勇往直前的自信与冲劲。

正值浙外65华诞,我坚信浙外会一直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坚定而勇敢地迈进下一个纪元!

          

融院的天空总是特别好看

融院配蓝天白云就是一幅精致的画作

——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 18旅管2班 张星昊

 

 

长在皮肤上的一粒粒泥土

我们站在和山脚下

也站在自己身上,向远处抛掷石块

一颗是稚嫩,一颗是懵懂

水波激荡着回到跟前

却向后方展开——四年的风华

正在伸出,握向另一双手

我们在梦中见过那双手

是在稿纸上飞舞的蝴蝶

是晨光里郎朗的书声,田径场夜跑的剪影

是贯穿所有季节的秋天枝头一枚采摘

也是遥远故乡旗帜般的挥舞

 

长在眼睛里的一横横水波

我们飘在西溪园畔

也飘过内心憧憬,六十五颗星星爬上山顶

弘文传道 博文望

追梦

此时我们站在一个新的门口

仿佛过去穿过的所有门一样

我们将永远站立

也将永远正在穿过 

附:

 图注:晴日闻乎亭

图注:2018年入浙外的第一个冬季,小雨带雪,信步雅正坡道,远山模糊,行人历历

 

图注:2019年中秋未归家,时逢正大门新建成,夜跑毕,返寝室时随拍而记。此图亦为本作灵感来源。

——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18小教1班 沈俊涛

 

浙外与我

2019年九月十四日那一天,我来到了浙外,也许是与浙外命定的缘分吧,开学那一天正好是我的生日,于是,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以及成年的喜悦一起来到了浙江外国语学院,在这里开始我人生的新篇章。

不知不觉在浙外已经度过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的时间里,有迷茫与踌躇,也有欢笑与收获。

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很快乐,远离了家人的管束,身边都是同龄人,眼花缭乱的组织社团。虽然劳累的军训生活占了我大部分的精力,但是心中仿佛有无限的激情,时刻准备着去挑战自己、抛掉不自信的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如同我想象中的一样美好,然而军训过后,真正开始的学习生活着实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虽然是英语专业,但是我的英语并不是很好,在课堂上也不敢发言,课后作业也完成的不好,整个人陷入了低气压中,不断怀疑自己,虽然老师不断鼓励大家不要怕犯错,同学们也都互相鼓励着。但那时的我已经陷入了自我感动式的学习氛围,虽然知道自己不是很好,也有一颗努力的心,每天奔忙,却不得章法,收效甚微,。

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参加了一次讲座,看着学姐在上面侃侃而谈的样子,我十分羡慕,后来听到她谈及自己的学习生活,说到自己大一时也是十分迷茫,看着周围的人都比自己优秀十分着急,于是她开始了每天泡在图书馆的生活,除了课内的作业,还额外早起练口语、阅读外国文献、报网课解决自己的薄弱环节等等,最后终于活得了令自己满意的结果。“原来这才是努力学习的样子啊,我以前所谓的好好学习其实都只是在骗我自己罢了,”我突然冒出来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学习学姐的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才是大学真正的样子,当你想变优秀的时候,它将提供给你无数的机会与资源,而当你自甘堕落,不思上进的时候,也没有人会来鞭策督促你。自己的人生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现如今的我已经开始大学第二年的学习,课程内容变难了很多,但是现在的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且会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同时我也想对下一届的浙外学子说,彷徨和一时的失意并不可怕,那将成为你前进路上的助推器,我们只需砥砺前行,剩下的时间会证明。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19英语师范1班孙丛丛

 

 

我心中的校园

1992年我由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调入了当时的浙江教育学院,现在的浙江外国语学院。这时的浙江教育学院刚刚从1978年浙江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升格为浙江教育学院。那时我们学校的和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挤在一个校园里,后来幼儿师范学校搬迁了,我们学校才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校园。那时我们浙江教育学院只是个师资培训、函授本科教育的学校,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我们学校出路在哪里呢?
   时光到了1993年,学校首次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生。1994年,首次挂靠招收全日制普通师范本科生。学校的规模在一天天地增大,因为学校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芳草苑、食堂、月刊楼拔地而起。我们新建的图书馆藏书量也在成倍的增加,至20135月,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2.98万册,电子图书48万种,中外文学术期刊1161种。我们每个教工都有一张卡,每张卡可以借十本书,也可以进图书馆随意看你自己喜欢看的书。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着,我在图书馆里贪婪地吸取着营养。1999年我参加成人高考,图书馆里的《半月谈》几乎被我承包了,《历届高考习题》被我借回了家,超出借书时间我再来图书馆办个手续继续借。那年我能考上成人高校,图书馆功不可没。如今小和山校区的图书馆更是今非昔比,藏书量更大、更广、更全面。
   1999年,我们学校首次被省教委批准招收普通高职生。2002年,省政府同意我们学校从成人高校改变为普通本科高校,并同意学校选择合适的地块建设新校区。从此我们学校正式摘掉了成人高校的帽子,成为普通高校,我们学校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2003年、2004年,学校首次独立招收全日制普通师范本科生。学校的现有学生宿舍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住宿问题,于是才有了“芳草苑”
   2011年学校“芳草苑宾馆”正式开张,这座大楼共有13层,一至六楼是宾馆,七楼以上是学生宿舍,这幢高层建筑基本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学校再也不要到处打游击,租房子来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芳草苑宾馆”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内设双标房、三标房、商务套房和单人房。房间内配有中央空调、数字电视和宽带接口,可供免费上网和视频还有有偿点播。可供大、中、小型会议室七个,均配有多媒体、音控等设备,中型会议室还配有现场自动录象和远程操控设备,师训中心也在这里办公,承接各中小学师资的培训。餐饮配有包厢、快餐厅、自助餐厅和大型餐厅可供700多人同时用餐。“芳草苑餐厅”不但解决了培训人员的就餐,还解决了我们师生的就餐问题,让我们师生除了学生与教师食堂多了一个选择。“芳草苑餐厅”里的快餐最受师生欢迎,这里环境干净、卫生,烹饪技术也不错,价格实惠公道,学校教工经常带全家来“芳草苑餐厅”点菜吃饭,几十元钱就可以吃的很舒服,有时教工还带亲友来这里聚会就餐,我多次带我夫君兄弟姐妹来“芳草苑餐厅”就餐。有一年暑假,利用“芳草苑宾馆”接待任务的空档,我同学胡来娣成功组织了1987届成人护理专业的同学会,全省远道而来的同学在“芳草苑宾馆”多功能厅欢聚一堂,在这里我们欢声笑语,我们唱啊,跳啊“芳草苑宾馆”给我们提晚供了一个聚会的场所,最后我们全体同学在图书馆门前合影留念,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瞬间。相信我们很多教工在“芳草苑宾馆”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因为我经常看到老师们的同学会都在这里举办。
   学校大操场底边的大食堂是和图书馆、芳草苑、月刊楼先后新建起来的,食堂的一层是教师食堂,二层是学生食堂,三楼是工会还有教工的多功能厅,一个大会场。教工食堂主要为教工服务,学校考虑到有不少青年教师单身,教工食堂晚餐就开辟了小炒服务。1999年我考上夜校后,来不及回家吃晚饭,读书的三年晚饭都是在教工食堂吃小炒解决的,教工食堂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不用到处找地方解决吃晚饭问题,学校食堂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学校公开出版物有《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及《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小学版》、《作文新天地》、《小学生世界》等报刊。刚开始“教学月刊社”没有专门场所,学校领导在教室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在文科楼一楼挤出几间教室做“教学月刊社”的办公场所。那里《小学生世界》报的邮寄包扎都分配给了我们教工来做,于是到了《小学生世界》报发行的日子,整个大厅里堆满了报纸、牛皮纸、塑料绳,来这里的教工几乎都是全家出动。我裁牛皮纸,数报纸份数,我老公梱上牛皮纸,女儿糊上小票地址,一条龙流水操作,一直忙到晚上九点才回家。直到月刊社新楼拔地而起,我们教工才被解放出来。这是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那热火朝天热闹景象如老照片,牢牢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不会退色。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弘毅、博雅、通达。这是我校对办学精神的价值追求。以“德育为先”是以宽广的胸怀和眼界、以坚忍的意志和毅力,去面对人生的态度。校训告诉我们作为学校的一分子,要有天下为己任的自信心,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才能实现人生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博雅,即渊博,典雅,儒雅。对学生而言,注重懂礼仪知规范,自觉遵守学校、家庭、社会各种规范规则,待人接物处世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对教师而言,具有儒雅优雅的气质,循循善诱,善良宽厚,文质彬彬,透着知识、智慧和谦逊亲和的魅力。我校提倡博雅,就是使我们的学校具有书院的风雅,我们这里的教师具有书卷的风范,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君子的风度。
   我们的校园已经走过65年的岁月,虽然我是1992年才来到学校,你的过去我不能参与,但你的未来我一定跟随。


  ——校友 胡华军现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杭州市西湖区作协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在浙外

金秋十月

丹桂飘香

值此菊桂之华年

我们满怀喜悦

迎来了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六十五年华诞

依稀记得的

仍是刚迈进校园的青涩步伐

回首再望

已是与浙外相处的第二个年头

 

在浙外,

是“弘德明志,博雅通达”的校训

在浙外

是无数学子的砥砺前行与不忘初心

回眸甲子之间,卓然不凡

这脚踏实地、诲人不倦的六十五年

这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六十五年

六十五年风雨历程

六十五年弦歌依旧

 

尽管与浙外的相处时间仅此一年

但欢乐点滴也是无限

不管是从东和到望苑的路上

还是图书馆到和香的途中

都载满了欢声笑语

 

在浙外

我们收获知识

从成长到成人

课上认真听讲

课后积极思考

 

在浙外

我们参加比赛

磨练自我

面对一次次失败与成功

我们无所畏惧

 

在浙外

我们进行工作

提高能力

 

 

这是一段跨越了65年的青春

年轻气盛,亦荡气回肠

策马扬鞭,亦饱览风光

同学正少年

浙外正青春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谢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