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浙江日报》就我校改制为浙江外国语学院专访校党委书记姚成荣,作了题为《浙江教育学院变身浙江外国语学院 培养外贸大省人才——专访浙江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姚成荣》的报道。
报道从学校改制的背景、学校的优势、改制后学校发展方向和特色、专业设置、招生等方面,解答了社会各界较为关注、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浙江日报》的专访报道:
浙江教育学院变身浙江外国语学院
培养外贸大省人才
——专访浙江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姚成荣
作为有着50余年办学史,且长期从事本科师范教育及教师进修培训的浙江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将在近日正式改制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是什么原因使得学校重新定位发展方向,更名后的浙江外国语学院将有怎样的新亮点?以下的专访将为您一一解答。
问:学院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改变原有的办学理念,向外国语教育方向转型?学院在外国语教育方面有何优势? 姚成荣: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是学院作出向外国语教育方向转型的重要依据。我省现有师范院校以及非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已能总体上满足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而紧缺的是中小学外语教师和双语教师,这在农村及不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此外,浙江省目前还没有专门以培养外语外贸人才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使得涉外人才严重不足,而作为外贸大省,浙江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既有扎实的外语功底,又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另一方面,浙江教育学院有55年的办学历史,文理学科相对齐全。尤其是外语专业教学实力雄厚,有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博士11人,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占86%,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省级A类重点学科,形成了语言学理论及其应用、商务英语、翻译、英语教育等学科优势。2008年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给予学院全面支持。
问:学院外国语教育的主要方向和特色是什么?是否承袭教育学院的传统,以外国语师范教育为主? 姚成荣:早在2008年,学院就明确了发展方向:以外语外贸类学科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培养复合型涉外应用人才为主要特色。学院将以建设浙江省涉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基地、国际教育交流基地、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为目标。
在外国语教育方面,学院将着力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专门的外语人才。能熟练使用外语,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另一类是涉外复合型应用人才,包括涉外导游、涉外商务谈判人才等,这一类人才将不在外语专业中培养,而在其他涉外专业中培养,使其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学校将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快实现师资的国际化、教学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实践的国际化。
问: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会有何变化?哪些专业将成为新学院的特色?今年的招生计划是怎样的? 姚成荣:学院在改制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后,将在继续服务基础教育,做精做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同时,努力在外语外贸类人才的培养方面办出特色。为此,学院将在人文、社会、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中增设涉外专业和专业方向,力争培育出若干特色优势专业。
今年首批招生的本科专业为5个,即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计划招收本科学生900人,其中师范生410人,并在部分专业中增设涉外专业方向,以培养复合型涉外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