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齐心协力抗击“罗莎”——我校小和山校区抗台纪实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编辑:时间:2007-10-12

  10月9日,秋日的阳光洒满大地,微风拂面、树木苍翠,我校小和山校区内一如往日的宁静整洁,宿管人员在宿舍楼门口打扫卫生,保安人员巡视着校园,校园里的小溪也欢快流淌……如果不是校园池塘中还残留着山洪下泻带来的泥沙石块树木,如果不是人们的亲口诉说,很难想象就在十几个小时以前,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抗击台风“罗莎”的一幕幕。

  未雨绸缪  积极备战
  在“罗莎”来临之前,学校办公室根据上级紧急抗台文件要求,及时通知各校区加强值班力量,提前做好抗台准备工作。7日晚,院长助理赵庆荣前往小和山校区召集紧急会议,传达省教育厅文件精神,部署防范工作。随即,大家各就各位,抗台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一方面学校有关部门通知在杭学生推迟返校,注意安全,辅导员们深入学生宿舍及时传达学校有关精神,稳定学生情绪;另一方面校区后保办公室储备了大量矿泉水和粮食菜肴,以备在台风肆虐校区时救急之用。

  “罗莎”来临  沉着应战 
  7日晚,“罗莎”来临,狂风暴雨开始袭击杭城。由于小和山一带地势较低,很快这里便是一片汪洋,我校小和山校区顿时被大水围困,交通中断,晚8点,校区发生了险情,学生宿舍进水了!校区后勤与保卫办公室领导彭小临、罗长塔、校区宿舍管理员王志恒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后勤保卫人员和学生一起奋力排水------这边还没消停,那边一号宿舍楼屋顶上的排水管道由于经受不住连续暴雨和树叶堵塞的双重打击,漏水了!正在值班的校区保安小郑和小危立即赶到,他俩和王志恒一起爬上一号楼楼顶清理堵塞的下水管道,没有工具,手就是最好的工具了!“风大雨急瓦片又滑,上屋顶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啊,他们下来以后,腿都是抖的,但是几乎一小时不到就要上去清理一次,就这样一直干到8日凌晨近4点,王志恒的手臂在清理时被划出了一道很长的口子。”事后校区后勤与保卫办公室负责同志与记者谈起当时的情景仍非常动情。
  与此同时,在校的四位辅导员一边紧急转移一号楼的受灾学生,帮助他们搬到二号楼暂时居住,一边安抚学生的情绪,告诉学生校领导、老师与他们在一起,并交待他们注意安全的事项。为了确保在校学生安全,校区下达紧急命令,关闭校门,学生不得外出校园,但当晚还有学生在陆续返校,而校门口的积水已经迅速上涨到胸口深,水流湍急,情况十分危险。校区保安们就一直泡在水里,守在校门口,接送返校的学生,一趟一趟……保安小郑接同学时把脚给扭伤了。当事后记者问起小郑当时的情况时,他憨厚地笑着说:“这没有什么好说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一夜暴雨,留下镇附近路段洪水泛滥,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陈志超了解情况后,一口气打了16个电话,联系各学院领导、小和山校区五办主任、班主任等人,紧急通知小和山校区停课,请各方尽力做好稳定校园秩序工作。
  8日上午10时,属原蚕种厂的电路突然断路,但配电间电工被大水围困留下镇。没有电就意味着做不了中饭,还有900多名学生等着吃饭,院长助理赵庆荣当即下令采取紧急措施,砸开门锁,打开配电间推上电闸。电来了,中餐可以正常供应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下午3时,再一次停电了,这次是整个高教园区都停电了!晚饭又一次成了大难题。眼看着学生就要挨饿,留守校本部的戚生建副院长心急如焚,立刻派出一直在校待命的三路车队,分别采购蜡烛和面包、榨菜等干粮送往小和山校区。一路风驰电掣,当车队到达杭州绕城公路留下立交桥时,大水依旧,交通瘫痪,车辆无法进入。“我们8个人就是游泳也要把这些食品送进校区!”带队运送食品的彭小临告诉记者。幸好,部队的冲锋舟帮助过了积水最深的一段,校区的12名保安也赶到了,大家肩扛手提运回校区免费供应给学生,学生的用餐问题终于解决了,同学们说,这顿干粮吃得特别香。
  晚饭是解决了,可彭小临和罗长塔又开始发愁9日的伙食,菜肴储备已经不足,如果9日还是大水围困,那学生怎么办?他们决定不管多困难,也要找到一条第二天运菜进校区的道路!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狂风暴雨仍未停止,他们两人驱车前往闲林方向探路,一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道路狭窄,狂风暴雨,车子直打滑。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人终于在雨夜冒险寻找到一条道路,确保9日早上校区食堂运送蔬菜等农产品的车辆能够顺利通达,以保证学生的用餐问题。

  上下齐心  风雨同舟
  在抗击“罗莎”过程中,校领导加班加点,果断采取兵分两路,坐镇校本部指挥与亲临抗台第一线相结合的措施,保证校本部和校区之间互相协调配合、共渡难关。
  校党委书记姚成荣坐镇校本部指挥,10月8日一早,他根据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长刘希平的电话指示精神,对抗击“罗莎”提出明确要求:一要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在校师生财产安全;二要积极应对停电后的校园安全问题,做好学生的食宿保障和防病防疫等工作;三要做好全校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稳定工作,要求学生不得外出校园,尤其要防范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危及学生安全事件。并随时保持和校区的联系,时刻关注着校区师生的安危。
  上午7时40分,校党委副书记程胜松、院长助理赵庆荣和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陈志超便驱车赶往小和山校区。没想到平时只要30分钟的路程却走了六个半小时。到处都因积水太深,道路不是封闭就是难以通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领导们心急如焚,“无论如何一定要赶到小和山!”抱着这样的念头,车子没法开了,三位领导毅然脱掉鞋子涉水前行,此时水深过膝,水流湍急,水下又是沙石甚至碎玻璃,尖锐刺脚,走了一段路后因积水太深实在无法步行,又绕道山坡,爬过绕城高速公路时,路基下水深1.5米,好在这时校区保安小郑、小蔡赶过来带路,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走在险象环生的水路中,一身水淋淋的终于进了校区大门,这时已是下午2点多钟了。
  抵达以后,程胜松副书记顾不上休息,马上召集辅导员开会,传达省教育厅刘厅长、褚副厅长的指示并布置工作。会后,屠立达、郑向群、王张怡和姚雯雯四位辅导员两人一组走访每个学生寝室,稳定学生情绪,并传达学校的有关要求;提醒学生不要外出趟水,不要靠近容易发生危险的区域,文明使用蜡烛等,确保安全;同时对在校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
  为防止突发事件,校领导程胜松、赵庆荣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陈志超、彭小临、罗长塔、陈祥文等10月8日彻夜在校区值班。
  面对“罗莎”,我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表现出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忘我精神。险境中,校领导指挥若定,教师、辅导员恪尽职守,保安人员、宿舍管理员、水电维修工、车队司机日夜工作,承担了大量本职工作外的任务,甚至还要冒生命危险抢险抢修。7日晚上所有保安人员只睡了一个多小时,两天下来,每个人的脚上都开始蜕皮;校区水电工沈国祥、马林连夜值班;在校本部,维修中心师傅、车队司机也都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抢险救灾。劳累,但是大家毫无怨言。广大学生十分理解积极配合,涌现了很多团结互助、主动应对台风灾害的感人场面:帮助宿管员排水,协助保安在门口齐腰深的水里接同学,学生骨干在老师和同学之间传递信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普通人的情怀,在风雨中闪烁,浙教院人的精神,在风雨中升华。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校,在共同抗击“罗莎”的战斗中,师生心手相牵,谱写了一曲爱校爱生的动人赞歌。

  各司其职   洁美校园
  8日晚上7点,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省教育厅副厅长褚子育、宣教处处长金一斌等一行四人冒雨来我校区指导慰问抗台工作。程胜松、赵庆荣等向领导们汇报抗台工作情况。由于我校提前防范、准备充分,相关人员及时就位,任劳任怨抗险救灾,顶住了台风灾害恶劣天气的影响,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了校区900多名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厅领导对我校抗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9日上午,校党委姚成荣书记、戚生建副院长以及校办公室主任金辛等领导来小和山校区看望师生,传达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的指示精神,强调要及时做好灾后的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以人为本,确保学生安全。同时要做好此次抗台中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的宣传工作。
  台风过去以后,各学院、部门积极做好复课准备,校区保洁工人打扫卫生,搬开山上冲下的大树,清理道路;班车恢复正常;行政人员正常上班;校区后勤与保卫办公室组织力量给校区消毒灭菌,保安巡视校园保障安全……
  9日下午,小和山校区恢复正常授课。
  “罗莎”终于走了,经过风雨洗礼的校园更加清新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