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我校召开首次人才工作会议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编辑:时间:2007-11-30
“在学校发展的所有资源中,人才资源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人才是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对人才成长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人才的重视和珍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由衷而真挚,对人才建功立业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充满信心。”校党委书记姚成荣在校首次人才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充满激情地强调人才在学校改制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1月29日,我校在芳草苑隆重召开首次人才工作会议,会议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谋划学校人才发展,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人才工作,动员全校上下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姚成荣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为题的讲话,就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
姚成荣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高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学校改制转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才队伍建设,要把促进学校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要以教师队伍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战略抓手,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各类人才队伍的整体协调发展。
姚成荣强调,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还要加强领导,努力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和良好氛围。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新局面;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真正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和人才成长环境。
院长鲁林岳作题为《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开创学校人才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鲁林岳在报告中回顾了“十五”时期我校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到2010年,全校教职工总量达到6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2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教师不少于360人;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达50%,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达70%”的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和“通过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汇聚一批国内有影响、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紧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特色发展,实现‘5665’队伍发展计划,即到2010年,拥有国内有影响、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5名,教授60名,博士60名,建设5个校级及以上创新团队”的人才工作核心目标。
报告提出,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博士培养计划”、“教授培养计划”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实施,同时重视做好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础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加强建设,切实提高人才队伍师德水平”,“健全机制,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协调配合,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和谐发展”和“强化责任,确保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实现”等方面作出努力,着力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师资处处长边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对我校的人才工作提出八个方面的要求:一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措施到位,二要处理好重点选拔与普遍培养的关系,三要处理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四要处理好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队伍建设的关系,五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六要处理好队伍建设与学校其他设施建设的关系,七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八要关注教师成长的环境。
开幕式后,与会人员对姚成荣书记的讲话、鲁林岳院长所作的人才工作报告、《浙江教育学院2008-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讨论稿)以及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讨论稿)进行了分组讨论。
下午,由鲁林岳院长主持,理工学院、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作人才工作经验交流,分别就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和人才引进等具体工作进行总结、探讨。
校党委副书记程胜松主持大会开幕式。校党政班子成员戚生建、骆伯巍、洪岗、何钧、赵庆荣,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全校中层干部,教授,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入选者,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校“名师123工程”入选者,校“教学名师奖”和“教坛新秀奖”获得者,学科竞赛获奖指导教师以及其他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