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浙外故事】“鑫”怀鸿鹄之志,赴4700米雪域高原之约



来源:宣传部 教育学院 作者:陈鑫悦、单中慧、王丽莎编辑:姚祥燕时间:2022-12-26

编者按:钱塘清嘉,和山苍苍。在葱郁山色的环抱中,在潋滟湖光的掩映下,宁静优雅的浙外校园跃动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们春风化雨,播种桃李芬芳;他们求知若渴,徜徉知识海洋;他们搏击奋进,步履匆匆;他们潜心钻研,枕经籍书;他们三尺讲台孕育智慧,他们广阔天地书写华章......这里是读书治学的净土,这里是逐梦奋进的热土。在一个个平常的日子里,浙外人意气风发描绘多彩画卷,谱写动人篇章,迈向灿烂明天。

学校推出“浙外故事”系列报道,展现浙外在“三地四域”建设进程中一段段精彩的剪影,一个个美好的瞬间,讲述浙外人自己的故事,传播浙外声音,凝聚奋进力量。


他响应国家号召,

奔赴千里之外雪域高原,

播撒教育火种,

让教育梦艳丽绽放。

他是我校2021届小学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朱锦鑫。

梦想,点亮星星之火

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朱锦鑫一直追求的梦想。梦想的萌生,源自于他成长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好老师,“他们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格深深影响着我。老师就像明灯,一直指引着我,让我也有了一个教师梦,想帮助更多人。”心怀拳拳育人梦,高考结束后,朱锦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有着师范教育传统优势的浙外,作为他耕耘梦想的沃土。

在浙外这片奋进热土上,朱锦鑫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浇灌扎根于心中的教师梦。他曾担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多年的学生工作经历让他学会了有效沟通;他也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在三尺讲台上夯实教育初心,坚定毕业后从教信念。

临近毕业时,正在备战考编的朱锦鑫偶然得知西部计划的消息,经过一番了解和获得家人支持后,他做了一个大胆而坚定的决定——到西藏去,去那个离天更近的地方完成自己的教师梦。“西藏是我的梦想之地,我想了解那里的教育现状,也想通过一己之力帮助西藏孩子获得更多教育机会,助力西藏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对我而言,能在西藏工作,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神圣感。”谈及去西藏的初衷,朱锦鑫神情中透露着自豪与激动。选择西部计划,对他而言,既是圆了当初的梦想,也是异乡生活的开始。

朱锦鑫(右一)与教育学院主席团合影。

坚持,划破漫漫长夜

受疫情影响,2021年9月到达西藏后,朱锦鑫并没有直接前往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而是一边接受岗前集中培训,一边参加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教育局的借调工作,整个过程持续了近1年。漫长的等待在朱锦鑫看来却是最佳的“补课”机会,他充分利用这段“岗前期”,不断沉淀、提升自己,深入研读教育学理论、观摩优秀教学视频、练习编写教案……从中吸收、内化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接下来的实际教学搭桥铺路。

朱锦鑫在布达拉宫。

今年7月上旬,朱锦鑫如愿成为那曲市聂荣县第一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选择聂荣县是朱锦鑫给自己争取的一次挑战机会。早在2021年12月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之时,他便决心到更艰苦的地方磨炼自己,主动申请到平均海拔在4700米左右的那曲市聂荣县工作。聂荣县地处西藏自治区北部、唐古拉山南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复杂的气候环境,听不懂的藏语,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困难。

强烈的高原反应是朱锦鑫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从小生活在浙江东阳的他,在此之前从未出过省,浙江与西藏的巨大气候差异让他饱受高原反应的折磨,失眠、头痛、四肢无力等问题接踵而来。“最开始的一周最难熬,强烈的高原反应完全打乱了我的生活作息。后来在当地人的建议下,我不断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运动习惯,终于扛过了第一周。”

相较于气候的不适应,语言不通才是朱锦鑫面临的最大难关。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更习惯使用藏语,语言不通给朱锦鑫的教学活动带来了许多不便。特别是跟学生家长沟通时,他都是依靠一位藏族副班主任协助处理班级事务。为克服语言障碍,他开始自学藏语。通过主动与当地人对话、不停记录易错语音、参加藏语培训课等方式,他从一开始只能进行一些基本读写到现在可以用藏语进行简单交流,朱锦鑫努力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接下来的工作扫清障碍。“想要深入了解藏族孩子们的思想,了解西藏教育的特点,进而找到破解眼前教育难题的方法,首先要融入到藏民中去,面对面、心连心地与他们真诚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朱锦鑫如是说。

朱锦鑫在给学生们上网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朱锦鑫面临的教学难题亦是不少。由于大部分教室只有一块黑板,教学只能依靠书本和板书进行,他准备的许多电子教学资源失去了用武之地,不得不重新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加之性格活泼,上课坐不住,课堂秩序“失控”常有发生,这让他有一种挫败感。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朱锦鑫决定把教学重点放在巩固基础知识上,而不是急于传授新知识,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他就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化解。最终,学生们开始喜欢上数学课,上课的专注力逐渐提高。

感恩,心怀温暖港湾

从当初决定前往西藏到现在真正在西藏工作,一路走来,朱锦鑫非常感激家人的陪伴、支持以及老师的指导、鼓励。

得知被录取时,朱锦鑫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分享给他的父母。“我的父母十分尊重和理解我的选择,他们都希望我趁年轻多出去看看,丰富人生阅历。我的父亲经常教导我,要在最好的年华努力闯荡,过好当下才能拥有好的未来。”父母给予的坚强后盾,为朱锦鑫探索发现自己的崭新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除了父母的陪伴和支持,朱锦鑫对良师的谆谆教导与鼓励亦是充满感激。班主任张寿松老师,辅导员杜颖、李娟和李亦唯等老师是他西藏之行中的支持者。“如果没有老师们的指引,我或许不会选择西部计划,更没有机会在西藏实现自己的教师梦。”他满怀感恩地说。在张寿松老师眼中,朱锦鑫一直是一位有想法、敢行动的学生。“朱锦鑫刚入学时便跟我聊起了他未来的规划,他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山区教育贡献一己之力。后来得知他想去西藏实践他的教育梦想,作为班主任,我很高兴他能有这样的胸怀,也真心希望他能够把工作做好。”张老师回忆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对此深有体会。西藏教育发展需要有情怀、有热情的人加入,而我愿将个人梦想融入西藏沃土,在此创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广袤的草原、苍茫的天空、绵延的河流见证了朱锦鑫在西藏编织的教育梦想,他用自己的赤诚为西藏的孩子播种希望,他用自己的坚守兑现着对祖国和青春的承诺。

谈及未来打算,朱锦鑫表示,服务期满后,他会继续留在西藏任教,致力于提高当地的基础教育水平,他想帮助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对于有志于参加西部计划的学弟学妹们,他这样建议:不必后悔自己做出的抉择,你走过的路,会成为回忆的风景;你所有的经历,会成为你的财富;你克服的困难,会照亮你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