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聚焦党代会】聚才聚智创新业 ——宣勇走访高层次人才代表



来源:宣传部 作者:郑周璇、姚祥燕编辑:郑周璇时间:2024-03-30

尽管窗外春雨淅沥,融院4楼的办公室却传来了欢快热烈的讨论声。已经带领团队成功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引进人才团队支持)重大课题立项的“西溪学者”杰出人才车效梅教授向校党委书记宣勇表达了自己对于学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想法,“希望能为青年教师提要求、找方向、给建议,以‘项目化’的形式尽己所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助力。”在学校推动创建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之际加盟浙外,车教授表示,希望能够建立“丝绸之路城市建设数据库”,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浙江开放强省,提供浙外智力支持。宣书记认真听取了车效梅教授的汇报,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车教授能为浙外的科研打开更广的学术视野,凝聚青年教师学术队伍,带领青年教师“走出去”,助力提升浙外整体学术能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学校推动“三地四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发挥人才战略性支撑作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凝聚、示范作用尤为重要。继3月5日高层次人才恳谈会后,27日,宣勇书记又马不停蹄地上门走访高层次人才代表,听人才提问题、讲建议、谈期待。

“这是我梳理的全国开设越南语专业高校的人才建设和学生培养情况……”特聘教授余富兆兴致勃勃地向宣书记介绍他对于浙外越南语专业建设与相关人才引进的计划。“作为浙江省内首家开设越南语专业的本科高校,浙外的越南语专业建设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在学校推动转型升级之际,越南语专业建设也将融入学校转型发展的大潮,积极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胜任外事、外贸、文化、教育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余富兆教授说。听完余教授对越南语专业的规划,宣书记也对越南语专业建设提出了期待:“长三角地区与越南的经贸联系日趋紧密,我们的越南语专业不仅仅要服务浙江开放强省战略,还要积极为长三角地区的中越往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得知宣书记要来走访,特聘教授黎昌抱早早就将自己对学校转型升级、学科发展的构想梳理成满满的汇报材料。他对学校“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工作干劲”感受特别深刻,并表示,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转型发展,对学校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他认为,学校可在学科对标、顶层设计,分类评价、政策引导,聚焦特色、狠抓项目,内外联通、整体推进几方面打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大力培养“会多语、通国情、晓领域,听得懂、说得清、会沟通”的新文科外语人才,以此推进学校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宣书记充分肯定了黎教授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期待黎教授能够率先垂范,不断培育和壮大学科团队,尤其是激发青年教师团队的内生力,推动规划落地生花,带领团队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在望院,“西溪学者”领军人才兰立宏教授向宣书记汇报了自己将区域国别涉外法治研究融入学校整体转型发展的思考。他希望涉外法治研究在学校的顶层设计支持下,能够紧密对接浙江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的现实需求,以区域国别经贸摩擦应对法治研究为突破口,推动“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研究与自贸区(港)法治研究的全面贯通和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浙外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国别经贸法学,为学校打造一流区域国别学学科积极贡献力量。宣书记期待,兰教授推动涉外法治研究团队聚焦与浙江对外开放联系紧密的重点国别与区域,努力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国别经贸法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进一步提升服务浙江涉外法治建设大局能力,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和浙江重大需求。

“玲珑秀气的校园环境、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让我对在浙外的工作生活充满期待。”“西溪学者”领军人才黄克己教授正谋划带领团队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组成学术“大家庭”,以团队作战、集体发力的形式,打造“大项目”“大课题”,做好“大文章”,聚焦大运河研究重点发力,做更扎实、更接地气、更贴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学术研究,着力产出高水平成果。宣书记希望黄教授能够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以“新视野”“新发展”“新材料”,沿着学校擘画的战略蓝图,凝聚好团队力量,做好学科积累,扩大学术影响力,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赋能助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学校高质量开启“第三次创业”人才是关键。宣勇在走访中强调,各部门、学院要深入领悟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入研究思考如何在学校转型升级中激活人才“引擎”,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让人才在学校创业的冲锋号角下,志存高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成就人才干事创业的崭新气象。

副校长、党委委员姚旻,党办、校办,教工部、人事处及相关学院负责人陪同走访和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