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第一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同文堂举行。本次会议以“深化改革,追求卓越,以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助推学校转型升级”为主题,深入探讨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趋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共同谋划学校未来国际化发展的新蓝图。

外交部集邮协会前秘书长马小玲,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邢绘东致辞。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致欢迎辞,作工作报告和总结讲话。副校长、党委委员柴改英主持。在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

陈大立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要紧扣教育,坚守育人初心使命,体现学生中心,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确保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家国情怀;要扎根浙江,服务地方发展需求,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同时通过讲好“浙江故事”助力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要促进交流,服务文明互鉴,在促进中外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国际间的教育文化互动方面发挥“浙江力量”。

邢绘东围绕“开放共赢”的合作区域、合作对象和合作形式指出,浙外要聚焦新兴领域,拓展合作区域,深耕细作,研发形成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和特定区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要瞄准多元主体,优化合作对象,提升浙江在国际公益领域的参与度与影响力,让对外交流更加富有活力、张力和凝聚力;要创新联动模式,丰富合作形式,形成线上讲解浙江文化、展示中国风采,线下组织外国友人实地体验,开创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交流新形式。

张环宙在欢迎辞中表示,学校党委坚定不移地将教育对外开放作为学校办学的底色、特色、亮色,始终站在服务国家和地方开放大局的高度,精准锚定学校在其中的角色与定位,精心勾勒出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框架,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持续推动三支队伍的国际化能力提升,积极促成学校与世界知名学府合作办学,努力在国际平台上展现浙外能力。
会上,张环宙作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报告。她指出,此次会议是学校改制更名以来专题研讨教育国际化相关工作的第三次大会,更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建设国际知名服务新型国际关系外语名校”办学新使命以来召开的首个国际化相关的全校性会议,意义重大。她全面回顾了学校教育对外开放的探索历程与阶段性成果。她指出,八年来,学校坚持“三个对接”,加快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努力建设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培养重点基地。坚持“三个着力”,建强中外学者队伍和学科力量,努力建设服务浙江开放强省的智囊高地。坚持“三个聚焦”,为讲好浙江故事构建人文交流大网络,建设浙江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重要阵地。
站在新的起点上,张环宙提出了谋划部署未来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她强调,要全面理解坚持开放办学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坚持“服务大局、内涵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工作原则,全面把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浙外的机遇,以学校建设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为使命,大力实施ELITE国际化卓越发展战略。
张环宙指出,ELITE战略意为出类拔萃、卓越的战略。E代表Empowering Talents, 指赋能人才培养,L代表Linking Cultures,指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I代表Influential Research and Services, 指开展有影响力的科研和社会服务,T代表Teacher Internationalization, 指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E代表Engaging Campus, 指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张环宙在报告中明确了未来十年学校教育对外开放三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她指出,到2035年,教育对外开放全面深入,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跻身浙江高校前列,外语类院校服务地方经贸往来和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形成“浙外范式”。围绕目标,学校将实施“十项任务”,即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计划、国际学生培养创新计划、人文交流平台拓展计划、国际传播平台拓展计划、科学研究国际化培优计划、社会服务国际化培优计划、人才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学科建设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校园文化提质计划、综合保障提质计划。
张环宙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卓尔不群是浙外一以贯之的坚守与追求,在教育对外开放的“卓越”之路上,浙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加减法,以点带面,提升学校教育对外开放的整体效能与核心竞争力。教育对外开放等不得、慢不得、急不得,要把握好节奏,在机遇面前果敢出击,在发展进程中稳步提速,在复杂问题前沉稳应对。教育对外开放人人有责,要树立“一盘棋” 思想,以实现全员、全域、全链条国际化为目标,让每一个岗位都成为展示浙外开放形象的窗口,汇聚起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磅礴力量。

柴改英在主持时指出,全校上下要深刻领会张校长讲话精神,并积极转化为实际行动,齐心协力推动学校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持续发展、创新突破。

特邀报告环节,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蓝晶晶作题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及工作建议”的报告,她回顾了浙江省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浙外国际化建设提出了“放大‘外’的优势,做足‘语’的文章”“凝聚共识,完善机制”“务实创新,培育特色”“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守好底线,确保安全”等工作建议。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周静在线作题为“北京大学国际发展战略”的报告,她介绍了北大“科技创新引领战略”“人才提质培优战略”“合作网络拓展战略”“传播效能提升战略”“开放机制优化战略”等五大战略,以及北大紧密对接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合作平台,强化科技新引领,打造重点品牌,提高人才引育成效,稳步推进全球布局等举措。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毛锡龙作题为“发挥国际合作优势 服务学校中心工作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他介绍了浙师大围绕打造“最具非洲特色的中国大学”宏伟蓝图,采取多措并举、双管齐下的特色做法,并提出从需求出发、寻找抓手、筑牢品牌优势、凸显长版效应等建议。


会议现场还举行了“外交特种封”捐赠仪式,马小玲将其收藏的205枚外交封赠与浙外,师生代表分享了“外交封进课堂”的故事。

马小玲表示,每一枚外交封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外交人员为了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而默默奉献、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将激发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成为未来外交舞台上的中流砥柱和领军人物。希望浙外学子未来凭借自身智慧和力量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全体中层干部、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校级科研机构负责人、系主任和外事联络员等参会。
摄影:赵振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