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在杭召开。大会明确了浙江教育强省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浙江教育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与路径。连日来,浙外师生热切关注,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牢记使命、开拓创新,砥砺前行、追求卓越,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浙外力量。
校党委书记宣勇谈到,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吹响了浙江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的冲锋号,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锚定了新坐标、擘画了新蓝图。省委省政府对学校建设“外语名校”寄予厚望,我们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进一步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锚定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全面对标大会提出的任务举措,系统推进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度融合,以“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奋进姿态,系统谋划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加快推进语言智能、国际传播等学科与传统学科的交叉融合,稳步形成服务新型国际关系的办学特色,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彰显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建设“外语名校”是落实大会精神的生动实践,要坚定不移地把握好“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战略路径和与北大合作的战略机遇,紧密围绕“七个聚焦”进一步推进校内综合改革,加快推动“三地四域”转型升级,加快提升浙外能力,为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整体性跃升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支撑。
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谈到,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如浩荡春风,为浙江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也深刻感受到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与责任担当。学校推进“外语名校”建设与大会精神高度契合,在浙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背景下,我们要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对学校“外语名校”建设的认识,找准学校在教育强省建设中的坐标定位,积极回应省委省政府对浙外“外语名校”建设的期待。重点是聚焦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场景,以“立德树人”擦亮人才培养特色,以“深化改革”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服务大局”彰显办学担当,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中不断煅造和展现浙外能力,为加快建成教育强省贡献浙外力量。
教工部部长、人事处处长何伟强谈到,作为高校人事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以“走在前列”的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以三个“着力”为抓手,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育体系,聚焦“高精尖缺”领域,引育并举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着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着力优化教师发展生态,构建“师德涵养+专业成长+国际胜任力提升”三维培养模式,为教师搭建多元发展平台。为浙江建设教育强省、打造新时代人才高地贡献浙外力量。
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陆卫斌谈到,大会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坚定决心。大会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要以赋能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打造特色品牌为突破,以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对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德育为先、健康第一、各展其华”三条主线,深耕“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推动学生工作展现新气象。
教务处处长吴玲谈到,大会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整体性跃升等要求,为我们做好教学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积极落实“五育并举”,深化“两学贯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同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让学生所学与我省战略发展所需紧密对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回应“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要求,为教育强省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科研处处长、学科办主任郭筠谈到,大会为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奋进坐标、绘制了发展方略,我们深受鼓舞,深感使命在肩。我们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区域国别学为引领,以新型国际关系高等研究院作为学科交叉、汇聚与融合的智库平台代表,聚焦“四区域、四领域”,以有组织科研为抓手,紧紧把握与北京大学合作的战略机遇,系统谋划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水平,展现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国际处处长、港澳台办主任陶国霞谈到,大会为浙外深化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坚定了信念、指明了方向。国际处将时刻牢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的发展新使命,以ELITE国际化卓越发展战略为行动纲领,聚焦人才培养、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和校园文化环境等五个关键领域,有序实施系列工作计划,以实际行动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服务地方经贸往来和中外人文交流中打造“浙外范式”,为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合作处处长、师干训中心办副主任葛青青谈到,作为学校对外合作的服务部门,我们不仅要促进内部改革与创新,更需要加强对外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我们将紧扣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推动合作成果落地见效;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与政府、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搭建多元化合作平台,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探索合作新路径,聚焦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学术生产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教育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英文学院院长邢富坤谈到,“教育强省浙外何为,英文何为”,这是我学习大会精神后的主要思考。浙外担负着为全省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重要使命,建设“外语名校”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浙外的光荣使命,高质量完成浙外使命是对教育强省建设的最有力回答。英文学院担负着培养高素质英语类人才的使命,面对人工智能对学科专业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学科交叉融合、人工智能赋能为突破,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教育强省做出英文贡献。
商学院、创业学院党委书记邱萍谈到,大会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行方向、增强了底气和动力。我们将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培养更多适应浙江开放强省的对外经贸人才;聚焦地方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大人才、大项目、大平台建设,构建科研集群力量,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聚焦数字贸易规则与跨境电商治理体系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教育强省、创新浙江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育学院教授、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春玲谈到,大会的召开和《浙江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25-2035年)》的出台,标志着浙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创新阶段、开启新格局、迈出新步伐。大会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既是对浙江教育发展优秀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浙江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指引。作为一名研究基础教育治理的教师和学者,我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对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体制机制研究,关注“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关注高中阶段多样化发展的调查研究和制度设计等,为教育改革贡献智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毛立峰谈到,大会强调,要强化教育的政治属性,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抓好思政课这一重要载体。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抓手,在增强思政引领力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深入学习大会精神,强化顶层设计,充分用好浙江红色资源和案例,结合学校特色,不断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前行,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3级西班牙语(中外合作)1班、 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成员李梦洁谈到,助力国际传播是我在专业学习中肩负的重要使命。未来我将锚定“西班牙语+文旅+法治”的发展目标,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文旅传播相关研究、“中国与涉外法律文书”翻译实践、“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海外宣讲等活动,以多领域融合的专业优势,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