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奋进正当时!浙外干部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郑周璇 张志华时间:2025-03-06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浙外干部师生热切关注两会盛况,通过多种渠道关注了解两会动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具体工作和学习实际,畅谈感想体会,表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决心。

校党委书记宣勇谈到,全国两会是备受期待的盛事,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年的工作任务极其务实奋进、鼓舞人心。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使我深刻感受到国家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枢纽,理应自觉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大逻辑中展现积极作为。对浙外来讲,我们要坚定学校办学的抱负水平,紧扣国家战略与浙江发展需求,扛起建设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的使命担当,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牢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办学定位,以坚实步伐走好“外语名校”建设之路。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把握用好与北大合作的战略机遇,系统谋划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实干实绩,努力提升支撑和服务浙江“两个先行”和“重要窗口”建设的浙外能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壮阔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谈到,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召开的一次振奋人心的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系统部署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工作任务,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势,放大特色优势、善用人工智能、锻造浙外能力,在优化学科结构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开放办学质量水平等各方面大胆探索、主动作为,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办学成效在服务国家和浙江发展大局中彰显浙外价值。要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锚定建设“外语名校”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纵深推进学校综合改革,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战略处处长徐秀萍谈到,全国两会激荡思想,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战略”这一高频词,读懂“战略”要求我们立足全局与长远。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学校战略处负责人,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好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系统谋划“十五五”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与举措,有力推动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建设。

校团委书记陈超谈到,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要引领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团委将继续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重,围绕美育润心、体育强身、劳育砺行,突出“外”字特色和数智能力,以奋进的姿态和务实的作风实施好“领航、硬核、建功、暖心、强基”五大工程,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贡献力量。

科研处副处长应洁琼谈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作为一名科研管理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将对标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锚定学校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办学定位,紧紧把握与北大合作的战略机遇,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区域国别学为引领,聚焦学校重点研究领域,深入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以项目负责人制(PI)为抓手,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推动重大课题协同攻关,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西语学院党委书记毕莹谈到,教育议题在今年的两会中依然备受关注,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建设教育强国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两会中提到的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我们的外语专业改革和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脚步,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AI广泛应用既给外语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我们要更加优化专业设置,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中文学院院长马宏程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中文学院在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强大动力。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紧扣国家战略,充分利用与北大合作的战略契机,聚焦国际传播,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引擎,以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建设,以数字化改革赋能教学创新,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服务浙江文化强省建设与学校“外语名校”建设中彰显担当,为浙江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精准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应有力量。

文旅学院党委书记范芸芸谈到,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到了文化和旅游,体现了国家对文旅产业的高度重视,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新型文化业态”“美丽中国先行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等关键词,描绘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行动路径。作为文旅教育工作者,我从中感受到了信心与动力,也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未来,我们将以政策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培养能够驾驭新业态、新技术、新使命的复合型文旅人才,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晨谈到,我们要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夯实师范育人根基,将人工智能引入音乐、美术师范专业的教学实训中,培养传统与数字技能兼具的基础教育艺术师资;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拓艺术科技融合,打造“数字艺术实验室”,构建“艺术+科技+外语”跨学科课程群;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借力学校多语种优势,推动师生在国际舞台上传播浙江文化,讲好浙江故事。我们将持续探索艺术教育的守正创新之路,让传统与科技共融,让“本土”与“国际”交响。

教育学院教授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高亚兵谈到,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春天,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今年全国两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高度关注,作为一名长期投身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高校教师,我深感振奋。这些议题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更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将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为契机,更加积极投身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西湖区政协常委董红亚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政府工作报告14次提及“养老”,体现了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提速。2025年,浙江省全域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可有效缓解重度失能家庭居家、机构照护资金的压力,真正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近期,由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正式公布,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将引领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完善,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

英文学院学工办主任、思政辅导员顾蒙谈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等一系列“惠民生”举措,彰显了党和国家“枝叶关情”的民生温度。政策赋能、数智驱动、权益护航协同发力,铺就青年发展快车道,夯实人才成长硬支撑。作为一名思政辅导员,我既感肩头责任千钧之重,更怀与时代同行的奋进豪情。在全国两会精神指引下,我将以“精准滴灌”护航学生职业发展,用“政策力度”叠加“服务温度”,既拓岗位增量,更铸育人质量,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人才培养新篇章贡献个人力量。

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林易霏谈到,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令人备受鼓舞,我们将团结号召同学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与志愿服务,用奋斗的旋律唱响浙外青年的时代强音。作为一名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要从数字经济、文化传播等前沿实践中汲取教学资源,始终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让课堂成为连接国家战略与青年成长的重要桥梁,奋力书写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青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