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欧盟亚洲中心主席、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作客《思想的力量》“‘两山’理论二十周年”浙外专场活动



来源:中文学院 作者:任欣妮编辑:姚祥燕、郑周璇时间:2025-04-09

“我很高兴来到浙江外国语学院,看到这么多来自中国还有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你们非常幸运能够在一个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生活。”

“20年前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还落后于德国和法国等国家,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环保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了。”

“安吉余村是一个很好的范本,竹子代替塑料去制作成筷子等产品,推动了绿色产业发展。”

“曾经脏兮兮的河流现在清澈见底,人们甚至能在河里游泳。”

……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CGTN)携手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思想的力量》“‘两山’理论二十周年”专场活动。4月7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欧盟亚洲中心董事、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来到浙外,围绕“中国绿色转型之旅”主题,分享他对“两山”理念和中国绿色转型的独到观察。望院C116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掌声经久不息。

讲座前,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会见了索尔海姆和CGTN评论部副主任葛璟一行。张环宙简要回顾了与欧盟亚洲中心签约以来的合作成果,对索尔海姆长期致力于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推广中国方案表示欣赏,着重就通过文明互鉴视角,合作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与嘉宾交换意见。副校长、党委委员柴改英出席会见,并现场聆听了演讲。

索尔海姆结合自身多年国际环境治理经验,回顾了中国绿色转型的辉煌历程。他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巨大成就,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角色,展示了中国绿色转型的力度和速度。

索尔海姆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参加CGTN《中国田野调查》“两山”理论二十周年专题节目拍摄的观察和感想。

从安吉余村的生态转型,到以竹代塑的绿色产业发展,再到“蓝色循环海洋塑料治理项目,他分享了在浙江的田野调查见闻,并高度赞扬了中国绿色发展的基层实践。他还详细分享了和安吉当地人民交流的故事,让在场听众真切感受到绿色转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这些案例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相辅相成。”索尔海姆评价道。

298E3

现场互动环节,浙外学子围绕“技术对环境治理的作用”“如何做好国际传播”“青年的力量担当”等话题积极提问。索尔海姆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耐心细致解答,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宝贵建议。他也鼓励青年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环保意识,将点滴努力汇聚在一起,共同助力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

这场生动且精彩的演讲也引发了浙外学子的强烈共鸣。“索尔海姆先生用国际视角生动展现了中国绿色转型的历程,他深入乡村各地,亲身感受安吉等地的蜕变。他用阿里巴巴的例子回答了青年创业者如何参与低碳技术创新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要密切关注绿色转型发展这一国际议题,并通过自身努力为之找寻实施路径。”23级跨境电商专业的徐清阳深有感触地说。

摩洛哥籍留学生阿里表示,索尔海姆先生着力展现真实的中国图景,通过翔实展现中国各领域的发展成就及其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既令人心潮澎湃,又极具启发性。需要打破人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当人们提及中国时,不应停留于商品输出的层面,更不应固守所谓“发展不足”的偏见。

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徐蒙程则表示,索尔海姆先生的讲座让她认识到了青年一代的自身使命。在今后的生活中,她将从点滴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注意垃圾分类等,积极传播环保理念,带动身边人一起参与环保,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摄影:赵振宇、熊中铮、施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