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媒体浙外】潮新闻读端栏目采访校长、大运河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张环宙教授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姚祥燕、郑周璇时间:2025-04-27

近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杭州余杭良渚举行。作为连续两年世界级高水平文化盛会“良渚论坛”的举办地,余杭与许多中外名城一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母亲河”苕溪刻在了余杭人数千年文化基因中,塑造出杭州一段波澜壮阔的特殊建城史,写下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历史篇章。

4月27日,潮新闻读端栏目以《杭州进入“新苕溪时代” 张环宙:听千年文明回响 看世界新流向》为题,采访报道了我校校长、大运河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张环宙教授。

报道中,张环宙教授指出,苕溪见证杭州文明起源。杭州城市发展的千年文脉,由苕溪、钱塘江、运河和西湖等水脉完整述说。良渚人在苕溪畔筑起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水利工程以及早期“水城”雏形,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最好例证。小古城遗址则回答了良渚人的去向,见证了杭州先民向杭嘉湖平原迁徙定居的历史。杭州城市的发展史,在治水实践中不断演进,苕溪、钱塘江、运河和西湖依次登场,上演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水文明画卷。

治水智慧构筑多元文明之根脉。从“大禹治水”的神话,到良渚人在苕溪畔开启的杭州城市发展治水实践,这种“一脉相承”、独具东方特色的人类智慧,构筑了人类“大河文明”的多元性。世界地理单元各异,人类文明的标准,不该只有一把尺子衡量。人类文明因多元而丰富,因交流互鉴而繁荣。

苕溪表达了杭州的文明新流向。如今的苕溪,用良渚博物院、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等文化地标,超重力实验室、“科技小龙”等科创地标,在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论坛中,展示了杭州的“新苕溪时代”:以水为魂,让文明基因在科技赋能中澎湃生长,从历史深处流向未来世界舞台。


新闻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110815&from_channel=63e60cc814892e00016b1592&top_id=3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