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学校举行2025年新增硕士生导师聘任仪式暨新上岗导师培训会,为一批优秀教师正式颁发硕士生导师聘书,并开启一场关于“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的专题研讨。副校长、党委委员毛振华出席并致辞。

毛振华向硕导们表示祝贺,并强调导师聘书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勉励新导师们要做到立德为先,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奋斗精神融入日常指导;要严谨为学,做学术研究的带头人,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严格把关论文质量;要注重实践,培养“能干会写”的实干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拓展国际视野,培养走向世界的新专才,要鼓励学生关注国际前沿,提升全球胜任力。学校将持续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


导师聘任仪式上,毛振华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代表和校外行业导师代表颁发聘书。一张张聘书承载着信任与期待,也标志着浙外研究生教育队伍的进一步壮大。

区域国别学导师代表李兴刚副教授作为新晋导师发言。他表示,在学校实现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时刻,每位浙外人都应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学校发展大局,恪守师德、严谨治学,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导师培训会上,教育部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我校西语学院特聘教授王松亭以《立德树人,把握规律,加强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题作首场讲座。教育学院院长袁晖光教授带来了题为《以主体性教育观指导研究生论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精彩分享。研究生院副院长范馨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专题,对学校研究生导师相关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
随着研究生教育迈入新阶段,浙外正不断夯实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育人机制,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的校训和“闻道中华 语美天下”的浙外精神,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赋能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中贡献浙外力量。
教工部、人事处、人才办,研工部、研究生院(学科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学院负责人、校内外硕士生导师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