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态势与最终高度,根本上取决于学院工作推进的深度与广度。”为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入谋划建设“外语名校”的实施路径,继调研职能部门后,7月和9月,校党委书记、校长张环宙带队,先后深入商学院、创业学院,英文学院,艺术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助推‘外语名校’建设”为主题开展深度调研。
调研中,张环宙与一线教职工亲切沟通交流,仔细听取每个学院班子成员的工作汇报。她对各学院的工作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为今后的发展指引路径、明确重点。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洪明,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傅尧力陪同参加调研。


在商学院、创业学院,张环宙指出,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要对标学校重点发展战略,自觉扛起“大学院”的责任与担当,主动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一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加强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围绕中心抓党建,深化“四个融合”;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组织基础;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增强组织活力。二要聚焦学科建设,加强专业改造,全面提升学院发展效能。优化学科建设规划与布局,进一步明确学院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和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与实施路径,尤其要对标浙江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需求,加强专业改造的行动自觉;强化人才引育与团队建设,更好“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留才”,最大程度激发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贡献度,通过“传帮带”提升团队整体成果产出能力;提升科研创新与转化能力,增强科研抱负,强化目标导向,在服务社会中找到真问题,切实做好基础研究和智库研究。三要聚焦提质增效,做强做实社会服务工作。锚定战略方位,主动走出“舒适区”,不断拓展资源,衍生更多可能;盘活平台资源,打通转化“中梗阻”,推动学术资本转化为社会服务成果,让社会服务成果反哺学术;做好长远规划,激活干事“动力源”,让老师有获得感、有干劲。

“要继续做好院系发展的‘风向标’,时刻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勇挑重担、走在前列。”在英文学院,张环宙指出,要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院系提供可借鉴的发展经验。一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坚决扛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扎实到位;进一步深化“四个融合”建设,系统谋划党建提质升级,强化支部的专业学科属性;做深做实文化建设,充分激发师生向上、向善的内驱力。二要依托双轮驱动,持续推进学科建设。进一步深化学科专业融合为主体的基层组织改革,做好体系化设计和制度化落实;强化外驱赋能,深化与北大合作,以“主动对接、深度借智、转化赋能”为抓手,探索学科成果可持续产出路径。三要夯实专业建设,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抓住筹建语言智能学院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抓住审核评估的契机,拓展专业内涵与发展空间;抓住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合作研究院建设契机,进一步增强“学术外溢”效应。同时要做好本硕衔接,继续在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成果上下大功夫。四要强化队伍建设,巩固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围绕学科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育计划;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根据青年教师的能力特质与发展方向,建立差异化的梯度培养体系。

“要主动承担用艺术联通中外、用创作传递声音的文化使命,聚焦省域文化战略和现实需求,用艺术赋能产业、点亮乡村、美化城市。”在艺术学院,张环宙指出,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浙江开放强省、文化强省建设、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中,展现艺术人不可替代的担当与风采。一要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抓实理论武装,把稳思想之舵;巩固巡察成果,深化党建融合;建强基层组织,激发内生动力。二要聚焦内涵建设,擘画发展新篇。科学谋划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前瞻布局“艺术+”新兴交叉学科;聚力引育培用,建强师资队伍,系统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抓住服务文化强省、开放强省战略中的机遇,打造特色项目,擦亮服务品牌,做有学术积累的社会服务。三要紧扣中心任务,彰显独特价值。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国际传播,用艺术语言翻译浙江故事,打造“艺术+科技+外语”传播新模式,培养能“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艺术故事”的国际传播实战型人才;强化育人为本,提升美育特色,当好美育体系的“构建者”、美育课程的“主力军”、艺术实践的“引领者”,让校园充满“艺术范”;深耕文化建设,繁荣校园文化,自觉担当起价值引领的“先锋队”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策划师”“主力军”。
调研中传递的深切关怀与战略指引,进一步坚定了各学院谋发展、促改革的信心与决心。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举措,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外语名校”建设新征程上勇担使命、积极作为,奋力书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摄影:赵振宇 王倩 施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