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总书记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阐述,掷地有声、力重千钧。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身为教育工作战线的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具体实践。”10月25日上午,校长洪岗围绕“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外语院校人才全球素养培养”,为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讲授了以“国际化水平提升”为主题的专题党课。洪岗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高水平大学的显著特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国际化水平提升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全面阐述“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洪岗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入手,强调指出,年轻一代是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人才支撑,也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人才保障,外语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外语国际化人才的高校,应担负起时代使命,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大学,探索思考培养学生全球素养的有效路径。

洪岗在讲课中分析比较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高校国际化的主要路径,梳理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程,回顾总结了学校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的路径选择:通过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化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着力培养具有全球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大家认真聆听,频频点头。
洪岗指出,“全球素养包括多维度能力,是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下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与他人得体、有效互动,并为可持续发展和集体福祉采取负责任的行动的能力。它要求相关人才能理解‘当地’和‘全球’问题,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掌握不同文化类型的特征,理解、包容并欣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进行有效跨文化互动,并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共同幸福采取有效行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治理人才的描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洪岗提出,作为外语院校,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全球素养要涵盖三个方面素质: 一是熟知我国的国情和政情,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中国国情; 二是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是具有参与全球治理所需的国际知识储备,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国际谈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洪岗要求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要坚定初心和使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推进国际化各项工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大家聚精会神,纷纷在学习本上记录下重点内容,将洪校长的话牢记心中。

校党委副书记曹仁清主持本次专题党课,他在总结时指出,洪岗校长的专题党课从初心和使命入手,对于贯穿学校“三个地”建设始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作出了路径规划,既有理念上的指引,又有方向上的把握,既有生动的案例,又有基于实践的具体举措,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强,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他要求各相关部门、学院结合工作重点,贯彻落实好国际化各项任务,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应用型高校贡献力量。
党课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洪校长深入浅出的阐述,让大家进一步明晰了努力的方向,指引着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院办、战略处、审计处全体党员,“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牵头部门国际处和协同部门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全体党员,各二级学院(部)分管国际化工作负责人、外事秘书和党员代表认真聆听了本次专题党课。
摄影:陈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