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2点,2017级新生开学第一课在追梦堂开讲。校长洪岗为新生上了一堂题为“大学精神与大学之路”的课,这也是一堂人生的思想课。校长对新生们表达了亲切的问候,对莘莘学子的未来提出了殷切的期盼,也对同学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作出指导。

洪岗指出,大学与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三大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大学的学习偏重自主性,除了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还需花时间消化,进一步加深理解;大学的管理偏重自律性,约束的减少使学生必须具备自控能力,要经得住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要合理分配学与玩的时间;大学的生活趋于多样性,同学们站在一个新的开阔的天地,则要四面观望,发现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从而发掘自身潜能、激发自身能力。除此之外,大学还要求学生肩负起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

洪岗重点谈了如何走好大学之路、过好大学生活的话题。他认为,校训是一所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育人之纲。洪岗言传身教,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求学时的学校校训,他说,校训对他之后治学育人、走好教育发展之路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他点明了校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唯有将“明德弘毅、博雅通达”的校训铭记在心,深刻体会,深入实践,才能使大学生活过得有价值、有意义。
随后,洪岗向同学们详细阐释了校训的来源与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明德”,即信念坚定、道德高尚。要明公德,要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要明私德,处理好个人与道德的关系;要明大德,爱国、爱人民、爱民主;要守公德,自觉履行现代社会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要求;更要严私德,将修身作为慎独的最高境界,在没有外界监督时依然坚持自身修养、坚守自身原则。
“弘毅”,即志存高远、坚忍不拔。洪岗借浙外六十几年来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例子鼓励浙外学子,当志存高远,方百战不殆;当百战不殆,方决胜千里。浙外从开始的创业艰难、筚路蓝缕,到今日的声名日上、稳健发展,给了同学们极大的鼓舞。
“博雅”,即学识渊博、海纳百川。现代青年学子,要学会认知,学得纯正,拥有对学习的热情和决心;要学会做事,学习选择知识,尤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要学会共同生活,学习合作,加强交流与对话、沟通与讨论;更要学会生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通过在生活中的各种历练与磨合,获得人生新的认识,借此武装自己,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成为自强自立的人。
“通达”,即融会贯通、勇于实践。乔布斯将书法课上学得的字体运用到软件设计的实践,洪岗以此为例,点明正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开阔、敢于实践的人,才真正拥有成功的力量。同样,浙外的许多“小青荷”将专业知识融入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促进中国走向世界、促进世界认识中国的事业中。洪岗倡议新生要有冒险精神,在实践探索中发掘除了知识技能外的劳动技能、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以校训为精神支柱,将这股精神源泉注入到学习中,学习将获得不竭的动力。洪岗指出,大学四年的投入程度决定了未来的发展高度。首先要在开头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学习“毛竹”的精神,在前阶段扎扎实实地往下扎根,在后期厚积薄发、快速生长,使竹林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同样的,做学问要踏踏实实、扎根基础,熬过开头这几年,尽情释放积蓄已久的力量。其次要知行结合,善于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大学期间的实践创新活动,在国际交流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不仅对专业有更深的了解,也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洪岗引用习总书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潮流”的话,鼓励同学们激发创新思维,多方式就业。
最后,洪岗告诫同学们,不要被诱惑蒙蔽双眼,唯有驱赶心魔者,唯有自律自强者,方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成就大事。他相信,经过大学四年的浸润,同学们一定会成为对人生有追求,对世界有关爱,对生活有热情的浙外学子。洪岗还与新生亲切互动,回答新生的提问。

摄影:张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