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原驻黎巴嫩和伊朗大使刘振堂作客我校大使进校园系列讲座暨德雅讲堂,以“一带一路与伊朗的作用”为主题作专场报告。校特聘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校长周烈教授主持报告会。

报告中,刘振堂从“古代历史、中国外交、国际热点”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展示了伊朗的悠久传统及在地缘政治中的独特作用,呼吁大家更多地关心了解中国当前政治环境,做一名有为青年。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任务: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的秩序,亚洲要建立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的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平等相待、互商互利,实现合作共赢,共建共享人类文明。”刘振堂首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进行简要阐述。同时他也谈到当前紧张的国际关系,西方资本主义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态度与中国秉持的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外交特色形成对比,中国始终致力于开辟新道路,打造友好伙伴关系。

刘振堂向我们介绍已消逝的辉煌的伊朗文明:“伊朗在孔夫子的时代就是两千五百多年前,是一个超级大国,拥有23个城市,例如:希腊、埃及……”中国在古代便与伊朗、波斯进行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密切交流,如:“人权思想”、学科的传入、立法的神圣。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为什么叫买东西而不是叫买南北的小故事,古长安(现西安)开放了两个市,一个是东市,另外一个是西市,东市是国内市场,西市是经营波斯贸易的,于是,人们便说是买东西了。他动情地表示,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也存在一些矛盾情况。
刘振堂分析认为,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起到西进、亚欧大联合的作用,促进新时代的互联互通。他表示,在当今世界,作为世界大国、强国的我们必须运筹属于我们自己可行的道路,不论是实的,还是虚的,以实现市场、资金、贸易相通。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心相通,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他说如今的货运专列到俄罗斯、缅甸的列次已达三百多次,与世界相接轨。与此类似的种种事件,也印证了“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塑造者、规划的制定者、多边外交的引领者之一”。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刘振堂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未来发展走向、外国体制关系等问题,做了生动又有深度的解答。
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学生聆听了讲座。

学生记者:梅煜沁
摄影:张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