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并召开建设论证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北京歌德学院副院长德史凯,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长期专家邵贝德先生,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舒培冬,省外办欧洲处处长邢绘东,省商务厅对外经济联络处处长胡真舫等嘉宾出席了仪式。
仪式前,校党委书记宣勇和与会嘉宾进行了亲切会谈,感谢他们对我校德国研究中心的支持,并希望能提供更多资源助力中心的发展,加快推进与歌德学院的合作交流。

校长洪岗、我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周烈出席仪式。揭牌仪式和建设论证会由周烈主持。

洪岗、舒培冬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揭牌。洪岗为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卫东、德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咸佩心、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程静颁发了聘书。据悉,该中心列入教育部2017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是我省第一个德国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的正式成立,将开启我校乃至我省中德合作的新篇章。

洪岗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同时阐述了德国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的意义。中德两国一直是传统友好的国家,我校和德国关系源远流长。1998年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浙江省教育厅的“中德合作教师培训项目”落户我校,为我省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德国的项目长期专家也多次获得西湖友谊奖。洪岗指出,今天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我省“中德合作教师培训项目”必经的历史新阶段,也是双方友好合作持续深化的具体体现。德国研究中心的成立,意味着我校和德国的合作将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培训,将扩大到全方位的领域。浙江省和德国在经贸、旅游、教育方面长期以来都有非常友好的合作,特别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德国率先积极响应,和中国签署了合作文件,未来两国关系和互利合作将呈现更加美好的前景。
洪岗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德国研究中心将通过积极推进双边人文交流、学术交往和政策沟通,为我省、我校中德合作提供更多高效、优质的智力支持和务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并将和其他学术机构一起,不断探索和开拓中德合作的新方式、新机制、新亮点,以服务于中德友好合作与交往的需要。洪岗强调,我校当前正在大力实施“品牌化、国际化、集群化”三大战略,致力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发展,满怀豪情地朝着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高校阔步前行。德国研究中心在这个时候在我校成立,必将极大地促进我校的发展。我们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定会支持德国研究中心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也期待德国研究中心能够早日取得丰硕成果!

邵清表示省社科联将会大力支持德国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并为我校提出了明确的建设要求。目前我省国别和区域研究还是弱项,和浙江的发展现状不符,德国研究中心的成立,填补上我省国别研究的空白。因此希望德国研究中心首先要有方向,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和特长,集中凝炼教育上的特色,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要集中一批好的人才,不仅是教育和语言方面的,还要有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要做到学科融合,把校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人才都调动起来。第三,要有好的机制。要有特别的政策,才能有跨跃式的发展;要有激励机制,才能吸引人才。要把这个校内的研究平台扩大成社会的平台,要做好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力。吴卫东教授作了德国研究中心建设的论证汇报,她从三方面对德国研究中心作了介绍:一是历史回眸,主要介绍学校“中德合作教师培训项目”的历史沿革与已有成果;二是现状洞察,主要把视角拓展至浙江省与德国在教育与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三是未来展望,主要根据德国研究中心的历史积淀,同时对浙江省与德国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分析为基础,提出我校德国研究中心的建设构想。
与会专家纷纷发言,为德国研究中心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我校德国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给与建议。包括建立具有专业优势和重要影响的研究团队,不断提高研究质量,着力推进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努力建设成具有专业优势和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研究中心。
据了解,《中国教育报》于11月14日对我校德国研究中心进行了整版报道。

教师培训学院、西语学院、商学院、科技学院、体育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摄影:张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