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位与目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要求,根据学校总体规划,体育教研部从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校园文化国际化为统领,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学科建设和学校特色结合起来,与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和与时俱进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建设现状
1.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基本形成
学校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对全校的群众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等体育工作进行组织领导、规划、协调和监督。
2.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建成
在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中,体育部从优化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出发,已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太极拳课、木球课、中国传统体育与养生选修课等课程。
3.营造浙外特色体育文化氛围
每年以体育文化节和田径运动会为平台,组织全校500名学生参加集体太极拳表演暨比赛,校武术队和武术社团积极参加学校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小和山高教园区组织的和山文化节等多种活动。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展示等,为同学们奉上了丰盛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盛宴。
4.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稳定
教学团队有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和社团指导的实践经验,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指导教师先后获得学校和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5.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学校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单位、中国武术段位制授予基地和省涉外传统武术教练员培训基地、中国武术段位制《剑术四段》教学试验点。校武术社团学生被省体育局邀请参加国际武术锦标赛的志愿者活动,接待了来自加拿大、法国、澳大利等国家的运动员,志愿者的表现获得省体育局负责人的高度赞扬。2010年我校获“发展武术,从学生抓起”贡献奖。
6.民族传统体育校园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有保障
学校拥有民族传统体育实验室、运动训练实验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研究平台等,用于实验室的经费超过600万元,为实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提供了财力和物力的保障。
三、特色亮点及成效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特色
从2012年开始,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太极拳为切入点,在一年级中开设24式太极拳课程,做到“浙外学子”人人会打太极拳。
2.深化民族传统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大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对外汉语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等获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太极拳文化》获校级国学精华课程立项;“浙江外国语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应用”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等。
3.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和社团取得丰硕成果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别组建了武术、木球、龙舟等项目运动训练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校武术队在2016年浙江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热身赛中获2个第一名,英文学院俞聪颖被评为最佳运动员。从2012年至2016年,校龙舟队连续获得五届在杭高校龙舟竞渡赛冠军。校木球队获省第二届木球锦标赛暨省第五届大学生木球锦标赛荣获女子团体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社团成员、2009级童斌同学的课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西溪十八班武艺为例》获省新苗计划立项。
4.增进国际交流,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显现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多次参加国际比赛,2016年,武术队先后赴西非的赤道几内亚、喀麦隆和利比里亚等3个国家4个城市进行了7场文化交流巡演。成员方传坤志成为孔子学院老师,李志良老师将赴墨西哥科利马大学交流学习,传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四、建设规划与展望
1.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和民族传统实验室的环境改造
运用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媒体,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加深师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提高参与程度。
2.增加民族传统课程内容,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
在原有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防身自卫术的教材内容,编制10个左右的攻防短小精悍且实用性强的动作,通过选项课的形式,在学生中展开实验教学,并将实验成果向全校学生推广,以培养我校学生防身自卫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和社团建设,打造浙外体育文化品牌
发挥中外师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中外师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师生中广泛推广太极拳运动;邀请校内外专家、知名运动员进行讲座,介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内 外体育赛事、体育形势等;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社团的作用,组织体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4.加强校企合作,成立西溪湿地书院,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与杭州西溪文化研究院和西溪湿地博物馆合作,引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邀请西溪五常十八般武艺、鹰爪攻、西溪船拳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来我校教学,加强非遗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编写双语教材、出版著作等,培育地域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助推浙江文化走出去。
5.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推进教师国际化。推荐教师赴国外、境外高校交流和孔子学院开展武术教学为留学生开设武术、太极拳选修课;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建设,努力建设《太极拳》国际化双语课程;举办国际武术比赛或者世界孔子学院武术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