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下午,学校召开第二次教育国际化工作会议。党委书记宣勇、校长洪岗等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党委副书记赵伐主持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明确“十三五”期间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的工作目标,研究部署未来五年教育国际化的主要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为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会议伊始,所有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视频,倾听了浙外师生对学校国际化建设的诉求和期望。
会上,洪岗作题为“明确目标,协同创新,扎实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的工作报告。洪岗从“抓好顶层设计,国际化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围绕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成效明显”“改善软硬环境,国际化发展的保障更加有力”等三个方面回顾了学校在“十二五”时期教育国际化主要成绩,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洪岗指出,今后五年学校国际化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要,以服务浙江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使命,以《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学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规划为指引,以提高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内涵提升为核心,厚植优势,补齐短板,形成品牌,提升质量,扎实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力争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两富”“两美”浙江提供独特、优质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洪岗从着力提高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国际化社会服务能力,着力提高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建设多元、高雅、现代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加快构建国际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干部队伍的国际化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对未来五年进行了工作部署。洪岗要求从强化主体责任、创新师生作用、提高投入绩效等三个方面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取得实效。
会上,商学院、教育学院、团委、师干训等四个单位的负责人分别就本单位对国际化工作的思考和做法作了介绍。
会议的第二阶段是与会人员按照“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与创业”“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国际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建设与综合保障”“党建与干部队伍建设”“学生代表”等七个组别围绕校长工作报告和《浙江外国语学院关于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第一小组“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讨论现场

第二小组“社会服务与创业”讨论现场

第三小组“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讨论现场

第四小组“国际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讨论现场

第五小组“校园建设与综合保障”讨论现场

第六小组“党建与干部队伍建设”讨论现场

第七小组“学生代表”讨论现场
晚上6时,会议进入第三阶段,大会交流和总结。各小组代表就关于下一阶段如何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最后,宣勇作重要讲话。宣勇指出,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学校的外语类学科已形成竞争优势,国际化课程与专业建设初显成效,国际志愿者服务备受赞誉,学生出国境规模增长明显,教师培训国际化厚积薄发,协同创新与区域研究初具影响。
宣勇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永恒的主题。我们建设国际化特色高校应该回归本源回归初衷,即要回到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上来,具体到我校就是要参照国际标准和行业规则来建设浙江外国语学院,从而能以全球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参照,培养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
站在新的起点上,宣勇对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要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深刻认识国际化办学内涵。我们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首先要深化对国际化办学的认识。国际化发展不应仅仅追求表象的指标,而更应回归其本质。我们国际化办学的着力点最终应体现在知识劳动的国际化上,其主要表现就是学科专业的国际化。国际化不是美国化,更不是西方化,而是在坚持本民族的文化和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建设国际化特色高校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建设国际化特色高校,是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校优化内部力量、获取外部资源、实现组织持续生存的战略选择。
二要科学谋划,抓好重点,成为国际化办学的行动队。经过暑期新一轮的办学思想大讨论,国际化办学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我们举办大讨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统一思想,更是为了更好地付诸于行动。下一阶段我们要找路径,找抓手,找载体,找方法,真正成为在国际化办学中的行动队。这就需要着力做好以下两点工作:要将国际化体现在“十三五”各专项规划中。我们正在制定的6个“十三五”专项规划,是把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落地的具体路径,也是全面推进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关键抓手。在制定过程中,要做到深入研究,理性研判、科学编制。要以专项规划为纲领,抓好六个重点领域的国际化建设。要下好建设国际化特色高校这盘棋,前提是摸清家底,广泛了解校情民意,以事实为依据,深入分析学校在当前建设国际化特色高校中的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合理规划找准方向,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几个重点建设领域。
三要坚定信念,强化担当,成为国际化办学的主人翁。不管我们国际化办学的设想有多么美好,举措有多么细致,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人去落实。我们建设国际化特色高校,需要大家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为此,宣勇对全校的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们提出几点希望:希望大家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深度认识新常态,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快学校特色发展的使命感,勇于担负起国家、社会和学校赋予我们的责任。希望大家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讲求速度,将想法迅速地落实为方案,将方案迅速地落实为任务,将任务迅速地落地生根,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确发力,向时间要效率,向方法要动力。希望大家有“愚公移山”的精气神。全校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们要把精力花在促发展上,把工夫下在抓落实上,把劲头使在解难题上,激发和凝聚愚公移山的精气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宣勇强调,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是学校“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尽管前进途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但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宣勇号召大家一起怀揣梦想,以推进和落实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为己任,不懈拼搏努力!
会议最后,赵伐说,因文三路校区置换原因,学校将于2017年6月5日至8日提前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这是学校改制更名后的第一次大考。作为外国语院校教育国际化理所当然要成为我校办学的特色项目,也是这一次大考的主要项目。我们要携起手来,凝心聚力,贯彻落实宣书记和洪校长的讲话精神,为学校早日建成国际化特色高校努力奋斗!
摄影:张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