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教研部
本学期,社会科学教研部在教职工大会上,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委书记宣勇在暑期中层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国际化特色高校的办学思路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工作实际,社科部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积极参与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
一、师资培养方面
自学校改制更名以来,围绕学校建设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办学目标,社科部在师资培养、师资引进方面向国际化方向靠拢。积极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访学。现已有3位教师获博士学位,1位在读,多位老师前往国内知名高校访学。近几年引进的4位博士,全部毕业于清华、浙大等国内一流高校,其中,2人读书期间已留学海外,所学专业涵盖国际关系、外国哲学、经济思想史等专业方向。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出国访学,申报国家留学项目。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改善师资结构,提升学历层次。
二、学科建设方面
社科部注重教学团队建设,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获校级教学团队建设,成功申报校级重点扶植学科“外国地区国别史研究”。围绕学校特色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国地区国别史研究”两个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分社会福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研究和浙商研究三个学科方向。外国地区国别史研究分欧美社会与文化变迁和当代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两个研究方向。提升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水平,努力形成特色和优势,为学校相关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申报硕士点服务。
社科部主要承担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结合我校学生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贯彻落实《浙江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在教学改革中,强化实践教学,在改善现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实践教学多样化,突显实践教学成效。打造体现课程特点,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社科部近年来获数十项教改项目立项,其中省级教改项目5项,校级教改项目11项,教学成果获学校一、三等奖。
此外,社科部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学校各类课程建设,组织教师开设《世界文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拉美历史与文化》等三门国际化课程,受到学生好评。
三、实践教学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主干课程开展“一课一品”教学实践活动,完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寻找切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方式,打造各具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实践教学形式。
强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在学生撰写的社会调研报告基础上,选取学生优秀论文进行深加工,按专题出版了《探美浙江》系列社会调研论文集(现已出版两本)。通过调研论文的写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写作论文的水平。从多方面锻炼学生,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关注现实相结合,将感性关注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社科部积极发挥教师能动性,立足思政课课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了多支学生团队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现已完成校级立项4项,国家级立项2项。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获省文明办“最美春泥团队”称号。
四、科学研究方面
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科研项目,现已获国家社科基金两项,教育部项目三项,省哲社项目数项,其它各级项目多项。个别教师根据专业研究积极服务社会,获得横向项目多项,并参加政府决策,在研究领域获得较大影响。教师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部,获得各级奖项多项。
社科部积极讨论了讲话中提出的学校应参与“城市国际化”方向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社科部教师专业多元化,有较好的专业适应性,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要围绕“外语特色”和“国际化”两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形成具有浙外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
体育教研部
近日,体育教研部就学习贯彻落实党委书记宣勇讲话进行了专题研究,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围绕“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结合体育部的特点和现状,积极推进富有浙外特色的体育文化建设。
一、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凝聚国际化特色建设共识
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内容等方面,体育部结合外语院校特点的同时,努力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结合外国语类院校学生需求,开设与国际接轨的新兴体育项目,如网球、高尔夫、曲棍球等。建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体育活动,努力构建符合我校特色的俱乐部运转体制,积极建设智能化校园体育工作平台。
二、增强学生体质,进一步提高运动队竞赛水平
按照教育部要求,体育部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定工作,逐步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使学生体质测试真正成为评价我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根据我校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数据,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推动我校体育工作发展。
在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学院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我校武术队、跆拳道队、定向队、龙舟队、木球队等在国内外各种舞台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以课程改革为前提,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体育社团建立为抓手,努力培养一批校园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在现有运动队的基础上组建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运动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比赛,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三、增进国际化交流,进一步做好足球骨干师资培训工作
一方面,体育部鼓励专业教师出国学习、交流来不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体育部将继续发挥全省体育名师工作室的辐射效应,将国内外顶尖学者请进来,开展多种模式的合作办班及高质量的培训工作,增强教师的团队责任意识与服务能力,提升教师学习能力,开阔教师国际化视野。
截至目前,体育部已承办了两次国家级足球骨干师资专项培训。培训邀请到美国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王晋教授、德甲威斯特法伦州联赛 Hammer SpVg主教练Goran、英超老牌俱乐部西汉姆联队教练组成员Andy等目前在足球领域的高水平专家为参训学员进行专业授课。对体育部来讲,这一方面是对团队服务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讲,也是一个学习、提升的过程。体育部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进国际化交流、力争把将此项培训打造成省内外知名品牌。
四、推进建设富有浙外特色的体育文化
体育部非常重视特色化发展,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教师文化育人工作。体育部教师积极参与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社、跆拳道社、定向越野社、街舞社、高尔夫球社等校级社团项目中,助力校园文化建设。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把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作为着力点,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锻炼”的校园体育氛围。
体育部顺利承接了2016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浙江省分会场暨2016年浙江省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体传校)排球比赛和浙江省第五届大学生排球联赛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排球热身赛。这是我校首次正式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丰富了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为更好地承办201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排球项目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