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学校2016年中层领导干部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班以集中授课的形式拉开帷幕。应学校邀请,陈浩、刘献君、别敦荣、周光礼等4位专家学者来校分别作专题报告。校党委书记宣勇、校长洪岗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报告会。洪岗、赵伐先后主持报告会,全体中层领导干部聆听了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原总编辑陈浩教授以大学的“问题改革”与“改革问题”为主题,围绕“问题隐忧无解:大学发展之痛”“改革缠虚避实:大学改革之困”“搞改革义不逃责:走以改提质之路”这三大方面展开了论述。陈教授结合自己所听、所见、所识、所悟,指出了当前我国大学“问题改革”中诸如大学思想贫困、本性迷失、精神失守、文化不彰和在“改革问题”中诸如改革虚浮、提质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及其表现,结合国外著名高校的例子和我校作为教学型高校的改革实际,提出要通过新的大改革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大提高,并从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等方面阐述了大学改革创新的方向。陈教授以突出问题为导向的报告,分析讲解详细,观点内涵丰富,启发性极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文华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刘献君教授以“文化是教育之根”为主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大学文化之旅。“文化是教育之根”一直是刘教授所提出的“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育人”的核心观点,他结合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思想与方法上的差别,深入浅出地与大家分享了对“人、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看法。他强调要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认识校园文化在大学育人中的重要性和在培养个性化人才中的熏陶作用,指出“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针对高校教育实践中忽视甚至背离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从正确认识文化与文化特点入手,并结合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际,就努力推进文化育人提出了方法路径和很好的建议。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围绕“现代大学教学理念”这一主题,在回顾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立足于现代大学教育发展前沿,并结合我校改制更名背景及国际化特色高校发展愿景,阐述了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他以宏观、微观变化为着眼点,阐述了教学理念的内在涵义。他指出,现代大学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将通才教学和专才教学相结合,将产学研用相结合,特别是要树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多运用弹性化的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性的通识教育。结合实际,别教授还从加强教学的“合作”“设计”“实践”“构建”等四个方面,为大家指明了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管理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教授为大家作了“以变革应对挑战——大学综合改革的十个问题”的专题报告。他从世界大学变革与转型的背景、挑战与趋势引入,围绕学校战略定位、发展路径、中长期发展目标体系、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科整合和院系调整、经费拓展、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大学变革的十个问题,并放眼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和国内卓越大学及外语类院校的改革发展,结合我校推动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的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他以大量鲜活案例,生动、幽默、精辟地阐述了独到的见解,为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授课现场,四位专家立足于中国现实和改革前沿,以“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眼光,分别围绕大学改革、文化育人、教育教学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赢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根据学校对2016年中层领导干部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的安排,在本次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请进来”为参训学员集中开展理论授课后,还将组织学员“走出去”赴国内有关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习体验。除开展集中培训,学校有关部门还精心选编发放了《学习资料》供学员开展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