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办学思想大讨论有关学院(部)、部门、单位具体安排(摘要)(一)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樊朝刚时间:2016-05-31

东语学院
  ——具体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
  1、制定学院办学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
  2、通过党政各层级会议,在学院做全面动员,传达学校精神,部署相关工作。
  3、利用网站、专栏等平台,汇集学习资料,广泛宣传、报道讨论情况。
  (二)主题讨论阶段(6月上旬)
  1、学院党总支、院内各部门通过集中/分组讨论、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充分开展学习讨论,酝酿讨论主题。
  2、学院党总支、院内各部门明确主题后,提交学院备案讨论,汇总形成学院整体调研内容。
  (三)调研开展阶段(6-7月)
  根据学院整体调研内容和方案,院内各部门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充分开展调研。
  (四)交流小结阶段(8-9月)
  1、学院党总支、院内各部门在充分调研和讨论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推进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形成学习讨论工作小结。
  2、学院开展调研汇报会,交流调研成果,并最终形成学院办学思想大讨论调研报告。

中文学院
  ——具体安排

  一、学习动员阶段(5月)
  1、学院成立领导小组,并在学院范围内广泛发动。明确活动目的、内容和任务要求,做好思想发动和组织协调工作。
  2、编辑专家学习资料(电子版)供师生学习和研究。
  二、调研讨论阶段(6月—7月)
  1、开展文献、网络和实地调研,走访兄弟院校。
  2、主要讨论主题:
  (1)结合学院实际,在专业建设方面,如何围绕“双语、双文、双能力”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合作项目。
  (2)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一批国际化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如何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上进一步体现“国际化”特色。
  (3)牢固树立人才强校战略,如何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学院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4)如何依托专业优势,利用现有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汉语国际推广”“孔子学院”“中国网”“一带一路”“智库”等平台和渠道,进一步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浙江区域经济。
  (5)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学院如何进一步做好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创业工作,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6)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做好国际志愿者、跨文化交流等志愿服务工作。
  (7)依托学院学生活动品牌,如何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其他主题(略)
  三、交流总结阶段(10月)
  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目标,就中文学院国际化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推进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并制定出学院“十三五”国际化建设指标体系。

科技学院
  ——具体安排

  一、学院理论中心组讨论
  召开学院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积极贯彻校党委关于“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效建设办学思想大讨论”的精神,专题讨论确定学院讨论主题及总体部署,引领全局。
  时间安排:2016年5月30日
  二、教职工大讨论
  利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广泛动员,群策群力,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国际化特色高效建设”办学思想大讨论。
  时间安排:2016年6月初
  三、各系大讨论
  各系利用周四政治业务学习,围绕主题开展一次大讨论。各系要从各自学科专业的实际出发,打造以下方面的国际化特色:
  1、加强各学科专业外语教学,提倡使用一定比例的外语原版教材,推行双语教学;在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介绍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选用国际先进教材,吸引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方式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输出自身优质教学资源,引入国外先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
  3、要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或具有国外高校学习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要紧跟世界研究前沿,全方位、多渠道了解科研信息,各系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多出原创性成果,鼓励教师在外文杂志上发表文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交流访学、国际项目合作等渠道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
  4、注意整合科技学院资源,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加强研究人员和课题组队科研过程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良好的科研激励机制。
  各系在大讨论过程中,可以就招收外国留学生、外派交换生和交流生、邀请外国文教专家讲学、专任教师访学、全外语和双语授课课程建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合作科研平台(或国际化产学院基地)、获得国外或国际组织资助项目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最终形成特色思路或举措,于6月20日前上交学院。
  时间安排:2016年6月

社科部:
  ——讨论主题

  如何参与我校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的办学方向?如何切实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体现我校思政课教学特色?从学校发展的总体要求层面,从思政课教学的发展方向层面,认真学习其他高校优秀做法,认真总结我校思政课优势,将育人与学校专业建设相结合,形成我校思政课教学特色。
  ——具体安排:
  1.6月初,学习动员阶段。根据学校相关部署,传达学校精神,制定社科部办学思想大讨论工作安排。
  2.6月—8月,调研讨论阶段。认真总结省内外兄弟院校调研成果;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项会议的机会,学习其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经验,在8月份社科部暑期备课会期间,重点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并探讨思政课改革的方向和新举措。
  3.10月—12月,以教研室为单位,提出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学习讨论工作小结,并通过教改等形式开展落实。

校区办:
  ——具体安排:
  1.5月26日下午,集中讨论,第一专题:何为国际化?国际化特色高校的内涵与衡量指标?第二专题: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在哪些方面存在障碍?
  2.6月上旬,集中讨论,第三专题:国际化应用人才的内涵鉴定?围绕国际化应用人才,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努力,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应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借助于创新学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办好符合浙江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第四专题:“走出去、引进来”,对外合作与交流是国际化办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海内外学习进修机会、留学生教育和境外办学等方面如何加大力度、出台新举措?第五专题:如何进一步彰显外国语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培育和打造智库,更好地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
  3. 6月下旬,集中讨论,第六专题:师资队伍现状?如何支撑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第七专题:党政管理干部如何在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中发挥作用?第八专题: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如何突显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的要求?第九专题:教学条件、后勤服务如何保障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

图书馆:
  ——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5月下旬至6月上旬)
  1.成立新一轮办学思想大讨论工作小组,讨论确定图书馆大讨论活动的具体方案。
  2.召开全馆动员大会,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组织调动全馆员工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调研讨论(6月中旬至7月)
  1.举办一次专题学习会。通过学习讨论,使馆员进一步了解学校国际化特色发展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馆员对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开展一次实地调研。
  3.以图书馆各部门为单位,针对本部门业务范围和工作水平进行一次内部集中讨论,找出短板,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阶段:交流总结(9月至10月中旬)
  1.在前期学习、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整理意见和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完成工作小结。
  2.召开全馆大会,总结大讨论活动交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