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中国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姚成荣文章《扎实有效地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毕莹时间:2015-04-23

  4月22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姚成荣题为《扎实有效地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文章。该文引起了较好社会反响,引发广泛热议。

  原文如下:

扎实有效地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近日,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这是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纲领性文件,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构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格局。
 
     认真落实责任,加强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成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建立“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二级单位贯彻实施”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每月编印《舆情参考》,做好对理论动态及社会思潮的研判,强化舆情咨政功能。同时,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廉政与作风建设纳入二级单位年度考核目标,在对中层干部年度考核中突出德的考核。
 
     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重点抓好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仅2014年,党委理论中心组就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等组织专题学习会15次、专题报告会3场。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意见》,严格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人学习制度。
 
     坚持一元指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丰富教育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出台并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双十”举措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积极响应“百校联百镇”活动,推进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学校+基地”的教学模式。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密切关注教师意识形态动态,书记、校长开讲“新生第一课”。切实抓好学生寝室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即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问题。弘扬师风师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力。严格执行《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方案》等制度,确保选用的教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注重思想引领,积极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以弘扬“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校训精神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美丽浙外”建设行动计划》等制度建设为纲领,以浙江人文大讲堂浙外分讲堂、德雅讲堂、弘毅讲坛、博达论坛为主讲堂,开辟多样化的“浙外表达”渠道,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家国情怀”的浙外人。以“一院一品”为主要平台,发挥外语院校优势,积极打造“外”字招牌社会实践项目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重责任、守诚信、讲礼仪”的养成教育,以“最美师生”等先进典型引路,建设“柏舟文化交流厅”为重点诚信教育基地。打造具有浙外特色的典礼文化,将大学生活动中心命名为“追梦堂”,使之成为师生典礼集会的标志性建筑。创设“博学雅行·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新品牌,组织创作校歌,开展“咏唱美丽浙外”活动。
 
     增强阵地意识,主动有效地建设、管理和使用宣传文化阵地
 
     学校在不断壮大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充分认识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学校着力打造全新中文门户网站,建立具有鲜明外语特色的英文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各类新媒体平台30余个。整合阵地资源,网上网下联动,把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确保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完善宣传队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开展宣传能力提升活动。学校出台《校内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管理办法》《校园宣传品管理办法(试行)》等,增设网络舆情监管中心,宣传部长兼任中心主任,制定实施《加强网络安全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以浙外微信公众平台等一批校内新媒体矩阵为网上评论的主力军,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转发微信、博文,唱响网络主旋律。
 
     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扎实有效地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浙江外国语学院要勇做宣传思想工作的“先锋”,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做好宣传思想的“大文章”。(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姚成荣)

  相关新闻链接:paper.jyb.cn/zgjyb/html/2015-04/22/content_434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