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学校启动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



来源:人事处 作者:编辑:时间:2014-07-15

    近日,学校召开了2014年岗位聘任工作布置会,正式启动第二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聘任、第三轮校内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
    关于本次聘任的实施背景
   
今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文提出要以贯彻落实《人事管理条例》为契机,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重点,创新人事管理理念,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
    为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精神,切实完善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学校于6月份启动了新一轮的岗位聘任工作。
    关于本次聘任的具体内容
   
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将第二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聘任简称“省聘”,第三轮校内岗位设置与聘任简称“校聘”。“省聘”聘任的文件依据是《浙江外国语学院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试行办法(修订)》(浙外党〔2014〕17号),“校聘”聘任的文件依据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第三轮校内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实施办法》(浙外党〔2014〕18号)。从岗位类别来说,“省聘”的岗位分为专业技术、管理、工勤技能等三类,“校聘”的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其他专技、管理和工勤技能等四类。从聘任的业绩时间要求来说,“省聘”的业绩时间区间是任现职以来至2013年底,“校聘”的业绩时间区间是上一轮聘期,即2010年至2013年底。从大家最关心的聘任结果对应的待遇来说,“省聘”对应的是大家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中的基础性绩效部分,“校聘”对应的是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基本业绩奖励部分。
    关于本次聘任的主要特点
   
这次聘任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分类管理、合理流动、注重考核”。第一次把“省聘”和“校聘”两个聘任结合起来做,再加上临近学期结束,因此聘任工作的程序和内容上显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复杂和繁琐,因此要求各部门、学院(部)、直属单位高度重视,细致开展工作。所谓“分类管理”,就是在已有的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技能三种岗位分类的基础上,对属于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学科研岗再进行细分,即分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性等三种类型,充分尊重老师的个性发展,引导老师按其位尽其能,发挥各自的特长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来服务。所谓“合理流动”,就是首次推行双向选择的全员聘任,用人单位和教职工个体通过双向选择,形成竞争机制,人员在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三类岗位之间相互流动,或是管理岗位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合理流动,从而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所谓“注重考核”,即在前几轮聘任的工作基础上,更加强调了聘期考核,新一轮聘任的遴选条件同时将是三年聘期期满后的考核条件。
    关于本次聘任的时间和工作安排
   
本次聘任的工作安排为,本学期结束前,完成校级岗位的聘任内容;下学期开学初,完成学院(部门)聘任内容;9月底前,完成学校与受聘人员聘用合同的签(续)订。
    关于双向选择的全员聘任工作
   
6月首次开展的校内双向选择岗位招聘工作,学校共提供了33个单位共计167个岗位(其中专技岗71个,管理岗77个,工勤岗19个),涵盖了所有党政管理部门、群众团体和直属单位的非领导干部岗位及部分二级学院的非领导干部管理岗位。
    经过两个阶段的双向选择聘任,截至7月8日,全校有160个岗位确定拟聘人员,其中6人属岗位变动(机关人员4人,辅导员1人、实验员1人),占3.75%。目前,岗位空缺7个。
    此次校内双向选择岗位招聘工作在学校历史上尚属首次,是对新型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有益尝试,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形成正常竞争机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