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文大讲堂浙外分讲堂第八讲
金正昆教授来校作讲座
“涉外礼仪是跨文化交流的规则,是国际交往中的‘普通话’,是大家都认可的‘最大公约数’。”10月10日,我校文三校区小礼堂内座无虚席,不时传出阵阵掌声……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外交学博士生导师金正昆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第335讲、浙江外国语学院分讲堂第8讲。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作了充满智慧的“涉外礼仪”讲座。校党委副书记赵伐主持讲座。

“打电话时,通话双方谁先挂掉电话?”“在涉外交往中如何和别人沟通?”金正昆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拉开了讲座的帷幕。他说,在涉外交往中,要做到有所不为和有所为,更好地发出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好故事,使我们的泱泱大国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金正昆认为,礼仪是沟通之道,是人际交往中的交往艺术。“礼仪,门也。”礼仪是一种通向社会的门、与人合作的门、和别人交流的门、走向成功的门。同时,“礼者,养也。”礼仪表面上是待人接物之道,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体现了一个人的软实力,与人合作的实力,有效沟通的实力,为人处事的实力。
金正昆指出,在涉外交往中,要做到“五不准”,不准在别人面前使用电话,不准使用开放式问答,了解交往对象不吃什么,让菜不夹菜,祝酒不劝酒。在涉外交往中和别人沟通要做到“三个一”,即一个要求,遵守惯例,遵守涉外交往的最大公约数;一项规则,换位思考,优先考虑对方的感受;一种境界,欣赏别人,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就操作性而言,沟通有三个台阶,即知名度,能让别人记住自己;美誉度,能让交往对象对自己有好印象;认同度,能让别人给自己提供机会。
最后,金正昆和现场观众共勉,现在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建设美丽城市,美丽的城市不仅要有美丽的环境,还要有美丽的人,美丽的人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表,更要有美的心灵、美的仪表、美的语言。美丽的心灵就是体谅人、尊重人、欣赏人、善待人。
讲座后,金正昆教授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就国际交往中如何着装,面试中如何体现自己的特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主持讲座时,赵伐说,“礼者,养也。” 我校是外国语院校,培养的学生有许多机会进行国际交流。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就要求每位学生不把早餐带进教室,不迟到,旨在通过平时的养成教育,让浙外学子的言行举止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精神面貌。
照片由王钰杰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