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举行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第7次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论述。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二级学院(部)负责人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姚成荣主持会议。
姚成荣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是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基本原则。
姚成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全国高等学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于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主要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姚成荣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任务。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为落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提供了保障。我校只有落实特色发展战略,形成人才培养优势,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
姚成荣要求,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要积极争取重点专业、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的载体和抓手,快速形成人才培养的优势、质量与特色。二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坚持适应社会需求的导向,突出办学特色。
姚成荣强调,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我校要着力于改革、完善招生方式,实施大类招生,提高第一志愿满足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在特色和优势方面做足文章,下足功夫;按照目标导向,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和工作机制;针对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实施多样化的教育;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加强宣传;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机制;优化国际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评比。
校党委副书记赵伐作了中心发言。他说,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的考试科目,考试机会和考试有效期,招生要求,志愿和录取都发生了变化。改革后的“三位一体”招生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考生专业潜质的测试。
结合今年我校本科专业招生录取情况,赵伐认为,影响考生报考倾向的主要因素有,专业就业岗位和就业前景;国际国内大势的影响,国情省情,国家和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本身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学校的办学条件等。提升专业竞争力,要在专业改造和新专业设置时,更加深入了解社会、行业需求;要提高专业本身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复合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适应能力,制定专业建设目标导向,建立专业建设的责任机制、竞争机制和保障措施。
副院长曹仁清围绕“坚持国际化导向,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作了中心发言。他说,从教学工作看,我校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路径;专业布局凸显外语特色;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教学管理、质量监控逐步规范完善。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树立“面向对象的教育”理念。“面向对象的教育”就是把学生和社会作为对象,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对象的教育”关键是打破传统专业培养体系的刚性结构,建立柔性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
曹仁清认为,完善坚持国际化导向,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要着力加强了解教育需求;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深化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拓宽学生的发展时空;坚持国际化导向,优化培养方案的柔性设计;以导师制为主要形式,逐步建立学生指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