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建设美丽浙外 弘扬校训精神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樊朝刚时间:2014-05-12

    5月11日,倍受全校师生员工关注的学校文化形象标识终于落成了。位于行政楼前的新文化雕塑是“美丽浙外”建设行动计划的具体成果,融入了校标、校训和“斗拱”等文化元素。今天,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去解读校标含义,阐释浙外校训精神。
    校标是传达学校信息的核心载体,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校标为双环套圆型徽标,内圆部分的核心图形源自学校代表性建筑——图书馆。中间“1955”字样,表示建校时间;下部经纬线条,意喻学校走国际化办学之路,以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为主要的办学特色。外环的上半圈,是出自沙孟海先生手笔的中文校名,下半圈为校名的英文大写。
    校训“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出自四部国学经典:“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The way of great learning consists in manifesting one's bright virtue, consists in loving the people, consists in stopping in perfect goodness.)两个“明”,词性不同,前面的“明”是动词,后面的“明”是形容词。校训中“明德”的“明”为动词,意指“彰显”、“发扬光大”,我们培养国际化人才,应彰显人类美好的德行。“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A scholar can not but be broad-minded and strong-willed because his burden is heavy and his course is long.)。“弘”是“大”的意思,“毅”是“坚毅”的意思。“弘毅”是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有远大的志向,要坚强。“博雅”出自《楚辞·招隐士》,原句是“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His being erudite and fond of classics had attracted to his court many men of preeminent learning.)“博”是“广”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博雅”是指学识渊博、纯正。“通达”出自儒家经典《学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The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ity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culmination of learning)“通”是融通,“达”就是成的意思,既要融会贯通,又要解决实际问题,成就一番事业,就叫通达,雅达。校训的翻译采用联合国通用的六种语言,按照汉语校训的风格凝练成核心词,易于铭记。校训的英语翻译由校党委副书记赵伐亲自执笔,其它语种翻译则由欧亚语言文化学院的老师协作完成。
    校训的文化精神和大学使命、大学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大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和根本任务。“明德”按照时代要求,就是信念坚定、道德高尚。“弘毅” 内涵的文化精神就是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博雅”表现我校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文化精神;其中“博”字,意涵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中,充分利用外国语学校多元文化的优势,学习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通达”本意是融会贯通,勇于实践;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专业领域,其中有许多学科、知识、理论,将这些知识理论融会贯通,同时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专业学习要做到博雅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