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新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



学校举办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报告会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樊朝刚时间:2014-06-06

    “现在马路越修越宽,有些人依旧找不到回家的路。”胡坚开门见山,又幽默风趣地说。6月5日,学校举办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报告会,邀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作了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告。校党委,各党总支(直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了报告会。校党委书记姚成荣主持报告会。

    胡坚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思想是引导如何做人,当下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精神家园的缺失,道德的滑坡,人文关怀的淡漠和行为方式的失范等方面的问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的重大意义,我们应坚守什么样的价值观和高校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胡坚认为,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总看法,包括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两部分,具有导向、规范和动力三大功能,呈现出继承性、时代性、先进性和根本性四个特点。青年的价值观代表着中国未来的价值观,青年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其成长成才极为重要,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胡坚特别指出,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正确面对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缺乏深入灵魂深处的大众情怀,缺乏坚定的政治定力,缺乏持久的恒心和团队精神等问题。
    “所有的黑暗都挡不住火柴的光明,火柴燃烧自己,点亮别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扬“火柴精神”。围绕我们应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胡坚详细阐释了个人层面意义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认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最根本的问题。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胡坚强调,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所有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师考评方法,提倡专业课老师当好班主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最美师生评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提炼和传承校训和学校精神,奏唱校歌,开展校史教育,展示优秀校友事迹,建设文化长廊和文化礼堂,打造毕业典礼文化等;要注重在实践教育中培育学生的价值观;要占领网络阵地,开展网络思想教育。
    姚成荣在主持报告会时说,胡坚同志的报告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在理性认识方面,报告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视野开阔,又融会贯通。报告以胡坚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结合浙江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情况,非常接地气,紧密贴近高校实际。
    姚成荣指出,从理论学习与认识角度,报告有利于我们加深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从实践角度,报告有利于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校的培育和践行,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报告对于我们精心设计、谋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和抓手,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报告会前,胡坚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我校艺术学院学生“醉美贵州”采风成果展。

照片由张佩丽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