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部署 突出重点 载体丰富 各有妙招
“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开展
“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学校今年的重要工作,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将此次大讨论作为推进学校转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自学校下发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意见并于6月24日召开大讨论动员会后,全校各学院、部门和直属单位迅速行动,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单位大讨论实施方案;分别召开各个层面会议,传达学习学校部署要求,广泛动员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大讨论活动;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学习调研。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的育人质量意识和特色发展意识,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
新设立的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和欧亚语言文化学院,紧紧围绕“育人”和“成才”两个关键词,多次召开党员、教职工会议,商讨如何建立以提高育人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如何建设优势学科专业和提升教育质量,如何大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努力打造出“浙外”外语品牌。“办出特色首要的是要解决人才培养规格”已经成为了两个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共识。为了更好适应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外贸大省的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英文学院提出了要“做精做强英语专业,做出特色”的目标,加强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省级A类重点学科)和翻译学(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在大讨论活动中深入探讨翻译、商务英语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问题,理顺发展思路,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提出,要加快公共外语的教学改革,与兄弟学院合作在非外语类专业中开展试点,尝试让非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参加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彰显外语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小语种专业的开设是学校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欧亚学院正积极进行西班牙语、法语等小语种的筹备和申报工作。目前,作为二外的法语已经进入开设课程阶段。
“涉外”、“复合”和“实用”是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在大讨论活动中要重点做好的三篇“文章”。围绕学生“涉外”沟通能力的培养,学院一方面以“双语”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加强双语教师团队培养、双语教学项目研究和双语教材与课程的开发,来稳步推进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另一方面,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来增加学生的涉外实践机会。结合学生就业去向集中于中小企业的实际,学院通过完善专业计划,着力培养省内中小企业更为需要的能适应多个岗位、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针对“实用”人才的培养,学院侧重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对浙江经济环境的了解,并专门组建了“浙江经济概论”和“创业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团队。
学校的改制成功对于理工学院的发展既蕴藏机遇,又充满了挑战。为了适应学校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理工学院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抓手,就专业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开始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探讨。一方面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大讨论,集思广益,探讨“浙江外国语学院时代”理工学院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学院领导率队先后赴省内外多所高校、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与省内学科专家座谈,听取专家建议,探索理工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在不断学习、调研、反思和讨论中,学院上下达成了共识:整合和优化学院软硬件资源,积极探索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院师资和设备优势,深入进行各项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争创一流教学品质。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院对传统专业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充分利用现有学科基础,结合学校的外语外贸发展方向,培育特色学科。如在化学专业探索“化学+外贸”复合模式,培养具有化学知识背景的外贸类人才,为浙江省的外贸行业服务。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逐步增加英语课时和双语教学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英语能力的特色;逐步增设应用数学类、统计学类选修课程,同时为学校经贸类专业开设应用数学类选修课,增加学生在非教育系统就业的能力;积极筹备做好“统计学”专业的申报工作。
人文学院充分突出人文特色,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活动,每个支部各有侧重和特色,力争打造活动的亮点与特色。中文支部针对新生开“书单”,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养成读书和自学的习惯。书单内容丰富,包括了增长知识的博览类书籍、经典书籍和专业书籍,突出可读性、专业性和引导性的结合;在对外汉语班试水导师制,以1个老师带3、4个学生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进行全面“导航”和“导学”。社科部支部引入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机制,在课堂之外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为了“让学生喜欢上‘两课’”,社科部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交叉整合,同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学生支部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老师指导下参加论文写作等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适时召开学生论文报告会,出版学生论文集,加强交流和学习。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还正努力进行实习基地建设,特别是为新设立的涉外文管、涉外文秘等专业开拓实习基地。
体育部根据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战略,在完成教学、运动队训练、群众性体育活动等基本工作任务外,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在各种特色体育运动中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目前,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和社团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在第七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还被批准为浙江省高校唯一的涉外传统武术教练员培训基地,这是我校改制成功后,体育部为适应学校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形成外语类学校体育工作特色的一个新举措。
其他各学院、部门和直属单位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案,深入开展调研学习,形成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为了将大讨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全校性活动。开学初,学校邀请了《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陈浩来校作题为“改革创新与提振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专题报告。暑假期间,学校党政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还专门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进行了学习研讨。大家围绕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认真学习相关材料,分组展开热烈讨论,集中交流学习心得,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形成了共识,为深入推进大讨论活动、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奠定了组织与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