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学校特聘教授、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陈溪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学院院刊》40卷第3期发表学术论文《中美地缘技术竞争视角下的中美智库观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文章合作者为英文学院邵广妍,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胡珈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旭峰,本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
论文围绕中美在地缘技术竞争中的智库观点演变展开研究,分析了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和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三大智库2000—2024年间的公开评论,以揭示中美在技术竞争、供应链安全、全球治理等关键领域的政策取向,并探讨其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论文指出,地缘技术竞争已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对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和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研究发现,美国智库在不同阶段对华政策的关注重点存在显著变化。ITIF长期强调供应链安全和国家主义,主张通过政策补贴、科技投资和贸易联盟维护美国的技术优势,并持续对中国的科技崛起提出“指控”;Brookings更倾向于通过“接触”策略来平衡竞争关系,强调全球治理、社会公平和市场开放;CASS则更注重“供应链”和“平等与治理”议题,主张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合作,提升供应链韧性,同时加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绿色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论文进一步对比了中美智库在地缘技术竞争中的政策取向,指出面对长期化的地缘技术竞争,中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策略,关键在于扩大开放和强化自主创新。中国应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自由流动,提高国内市场的吸引力。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供应链合作,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与国际伙伴开展更紧密的合作。此外,中国还应加大对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科技创新集群,加强国内产业协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在全球技术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论文链接:http://www.bulletin.cas.cn/BCAS_CH/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50107004#sec-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