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学校德雅讲堂第四讲开讲。《浙江通志》副总纂、总编室主任,原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省志工作处处长颜越虎做客德雅讲堂,作“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与创新实践”主题分享。

讲座前,校党委书记、校长张环宙会见了颜越虎,并对他在地方志和地理学领域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这次讲座是对传统文化创新性的重要表达,对浙外的国际传播实践具有深层次指导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讲座中,颜越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强调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重要性。他以《越绝书》为案例,深入剖析了其中蕴含的卧薪尝胆、绝地求生的民族精神,指出这不仅是浙江的文化标识,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当代绍兴“胆剑精神”中得到延续。颜越虎还结合热播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示了如何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将古老典籍活化,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针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颜越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视角创新,突破惯性思维寻找合适的表达载体;二是价值挖掘,提炼典籍中具有当代意义的精神内核;三是形式活化,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四是古今对接,建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连接点。
这场精彩的分享也引发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中文学院学术副院长孟奕辰表示,《越绝书》中可见古越语的痕迹,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宝藏。作为浙江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承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越绝书》这部蕴含着深厚浙地底蕴与人文价值的典籍,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素材,也让我意识到中国典籍的生命力,正在于这种“古” 与 “今” 的对话,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吴秉恒说,听了颜老师的讲座,我深刻感受到了浙江文化的厚重与深远。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我更加坚定了守护和传承吴越文化的决心。
同样来自2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潘静怡表示,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中文人的使命担当。颜老师的讲座使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华地方志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深厚,也让我明白了如何站在不同的时光节点上共同贯通中华文脉。
摄影: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