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浙外


开学季:耕耘希望 筑梦前行



来源:宣传部 作者:蔡海芳 梅煜沁编辑:杨秀中时间:2018-03-14

  初春在慢慢消退的严寒中带来了丝丝温暖,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师生满怀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憧憬,又回到了书声荡漾的菁菁校园,在浙外这片土地耕耘希望,筑梦前行。
  新学期,新气象。信步于学校各个角落,你会发现许多的新变化——学校新校区二期工程大楼已经可以看见雏形了,图书馆的藏书更丰富了,教室排座方式更人性化了,食堂推出了美味的特价菜,鲜花与鸟鸣相映成趣……
  对于“新”,浙外人有着丰富的诠释——读一本新书,学一项新技能,去一个新地方……
  “好好学习”是不少浙外学子在新学期的自我要求。如艺术学院2016级音乐专业学生焦柏实,她的新学期愿望就是学好专业知识,参加专业类的声乐大赛。为此,她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注重运用科学的练声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气息、念白这些歌唱中最细节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东语学院2017级日语专业学生张成英则对“新”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学校人性化的转专业制度,使得她通过努力顺利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张成英不是唯一的幸运儿,为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学校建立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机会,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在一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同学们都去哪儿啦?”英文学院2017级英语专业学生龚立丽早早来到食堂,却发现没几个同学用餐。带着困惑她来到望院,却发现休读点已经站满了学生,原来同学们都爱上晨读啦!当问到新学期愿望时,龚立丽希望自己在新的学期里词汇量能突破8000,口语更加流利,为此她还找了个partner一起练口语。
  “不知不觉已经是大四了,我希望能在‘浙’里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西语学院2014级法语专业学生汪倩今年报考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并以389分名列统考初试专业第一。她说:“考研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效率的重要性。”为了备考复试,她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任务表,以此提高备考效率。
  “雨中浙外,云雾缭绕的和山,好似一幅山水画,令人陶醉。文森特•威廉•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勒的《拾穗者》、彼得•勃鲁盖尔的《巴别塔》、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每每走进望院世界名画文化长廊,你会与这些世界名画及其背后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不期而遇。”中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雷婷说道。这只是美丽校园的一瞥,学校在稳步推进新校区校园二期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味”的建设,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无论何时,漫步在美丽的校园,在休读点座椅上休息一下,幻想一下美好的未来,你会发现,在这里学习生活真惬意!
  新学期,在学子收心回归课堂之际,教师们则早早做好了教学准备。教育学院李涛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有教学任务,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班主任工作概论》这门课,寒假里她就开始根据新的教学任务整理教学材料、理清教学思路。李老师表示,她为新学期课堂准备了许多鲜活的案例,以此增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同时结合互动环节,培养学生会学习、善学习的能力。科技学院石其乐老师在《多媒体技术》课上,一改手把手教导操作多媒体技术的上课形式,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绘声绘色、变化多端的图画和特殊音效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吸引学生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新学期,他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have a brand new starting”(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开学第一天,恰逢学雷锋纪念日。我校学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穿梭在品院、闻乎亭、和香餐厅、明达路……用心装扮着美丽校园。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各团支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主题团日活动,通过诗歌朗诵、讲雷锋故事、学雷锋短剧等活动载体,让雷锋精神零距离走入同学们内心。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回到熟悉的校园,看到了校园的新变化。或欣喜、或希冀、或焕然一新……每位ZISUER的开学关键词各有不相同,那么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