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我校迎来了20位特殊又可爱的美国小伙伴——红丝情愫学生义工团。她们都是生在中国而由美国好心人领养的孤儿。说其特殊,是因为她们都有着一副中国小孩的面孔却基本上不会说汉语;说其可爱,是因为她们深受美国文化熏陶性格开朗活泼外向惹人喜爱。

7月24日上午,通过一个多月邮件联系的笔友终于见面了,小伙伴们的心情异常激动。科学技术学院赵炳同学这样形容他的结对伙伴:“第一天早上见到她们,给我的印象是成熟稳重,你根本无法猜出她们的年龄;活泼外向的女孩子还有喜欢踢足球的,我非常惊讶。”教育科学学院的王心蔚同学说:“因为之前我们的Email交流非常频繁,所以24日见面很快就认出了彼此,坐在一起聊开了。我们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我爱阅读,她爱阅读,也爱写作等。”见面会上,国际学院也为中美小伙伴安排了“找伙伴”和合作过关小游戏。大家相聚一堂、其乐融融。
下午,活动地点放在了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破冰游戏让小伙伴们释放了激情,加深了了解,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中美基础教育对比》《中国文化介绍》和《美国历史与地理》三堂小课则是直观全面地介绍了中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差异。为深入地体验中国的居家生活,结对同学不辞辛劳带着小伙伴乘公交、转地铁回自己的家,和家人围坐一起吃家常菜,聊各自的成长和家庭生活。晚饭后,有的一起看电影,有的一起玩书法,有的一起去KTV,有的一起逛大运河,因为都是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光充满了好奇和赞叹。

第二天活动的热点自然是中美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才艺表演。同学们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给四首耳熟能详的美国歌曲伴舞,当中不乏有能歌善舞者,也不乏思维开阔很有主见者,但最重要的是她们享受到了自己团队努力的成果,体会到了中美学生一家亲的浓浓氛围。
短暂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正如有结对同学在总结里写道:“其实真的挺希望她们多待一会儿的,就像一个班级刚刚有了感情,非常舍不得。”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小伙伴们收获依然颇丰。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的张俊炜同学如是说:“感觉这是有生以来英语讲得最多的两天,第一次与外国人讲这么多英语,这种感觉与之前上课时讲英语完全不一样。最大的感受是,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不用太顾忌语法啊什么的,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谈到对此次活动的认识,很多同学都说自己从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明白了生活态度应该积极应该乐观,也体会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希望自己能够再次参与类似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