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浙外


我校师生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热潮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方华明时间:2014-10-23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引起了我校师生的热议,在我校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热潮。
    省优秀教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李生禄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的外语教师,应该更加清醒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含义并自觉地贯穿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在传授和学习世界优秀人类文明精神和思想过程中搭起一座中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沟通桥梁,在借鉴中不断地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将个人梦想、家庭梦想和国家梦想融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好每一步。
   
艺术学院院长关韶华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出了对我国文化艺术深刻、全面的了解,阐述了文艺工作在实现伟大复新的中国梦的重要作用。文艺工作根植于人民,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引导一个健康向上的新时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习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文艺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将使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更加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奋斗目标。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既要“有高原”,也要“有高峰”。
   
结合专业特点,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艺术学院副教授李波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要求文艺创作要“接地气,扬正气”,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交流,用各种艺术形式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作出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好作品。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感受到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认真领会总书记的讲话,从自身做起,为我们的精神家园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明确了创作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应顺应形势,打造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发展。”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樊宝英教授提出,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导向,不断向生活学习,向人民放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好作品,甚至成为永恒的经典作品。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遵循艺术创作“自觉”的规律,确立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价值观念,不做市场的奴隶和侍女。
    我校学子也纷纷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英文学院学生会主席沈忱说,英文学院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人才的学院,理应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拓展国际视野,发扬家国情怀;在团学工作中,注重活动的内涵与文化引领性,不搞形式主义,不做形象工程,使团学工作者的真诚汗水,成为英文学院学子的收获点滴。
   
习总书记谈到:“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是对于我们团学组织活动上的一个方向性引导。我们的活动不应止于养眼而不养心,而应引领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英文学院2012师范专业的学生陈程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