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最美


行政楼里来了位摩尔多瓦姑娘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方华明时间:2015-01-26

  2014年9月,摩尔多瓦姑娘Lina带着她的梦想,来到浙外,开始了她的异国生活。九月的杭州生机盎然,刚下车,Lina就被满眼的绿吸引住了,惊叹之余,她深深地喜欢上这座城市。

 

  在浙外,Lina得到了同事们的热情接待和帮助,诚挚的问候、细致的关心,她深切地感受到浙外大家庭的温暖,并很快适应新工作和新环境。作为学校国际处的一员,Lina承担东欧国家的项目拓展和对接,这项工作对她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语言的优势,陌生则是要挑战全新的工作领域。Lina以她一贯的热情和执着,全身心投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建立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制定计划、细致安排、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积极联系合作院校……这些,都是她做好工作的“法宝”。“Lina是一个认真严谨的人,非常注重细节。她的计划细致到每一天具体任务的安排,并在实际工作中逐一落实。”同办公室的米南这样说。
  生活中的Lina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是一个正能量十足的人。阅读、看电影、旅行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是她休闲时常做的事。工作之余,Lina还选修了国际学院的汉语课,在课堂上发挥大姐姐的带头作用,有留学生“搞怪”的时候,她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帮助老师“解围”,她的汉语发音很标准,汉语成绩也永远是班级里的第一名。圣诞节,Lina亲手制作饼干分享给大家;在学校的教职工才艺展演中,她与同事合作表演小品,快乐地融入,展现自己多才多艺的一面;有同事遇到英语问题,她耐心细致地解说,并主动承担沟通任务……Lina说,来浙外之前,她是摩尔多瓦国家银行的一名职员,以前工作所面对的是职能部门和机构,现在更多接触的是人。在这里,大家生活在工作里,也工作在生活中,良好的同事关系营造了好的工作氛围,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得到帮助,这些都让她体会到温暖的人文关怀。
  在Lina眼中,浙外就像一个大大的飞机场,有着不同经历和故事的不同国家的朋友,带着相同的梦想和信念,在这里相遇、学习或工作,大家常常会说“你好!”“欢迎你!”“再见!”,在这些问候中相互认识、交流,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和教育。Lina说,浙外给了外国人无限的可能,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是提高技能和发展自我的好地方。谈到愿望,Lina说她希望新年带父母来杭州,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介绍,让更多的摩尔多瓦人了解中国,来到中国,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摩尔多瓦。
  Lina的到来为部门注入了更多活力,也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全英文会议、中欧不同见闻分享,以及对欧洲国家教育、生活等知识的学习了解……不同思想和文化的碰撞,既增长了大家的国际视野,也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对工作的探讨,促进工作更好地开展。陶国霞老师说,“外国人进入我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还是首例,这是一种尝试,不同文化和元素的融入,能带来国际化的新理念和新思路,这对工作来说无疑是一种促进。”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家国情怀”的浙外人,走国际化办学发展之路。一方面,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保障,鼓励在校老师通过访学等方式出国交流;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和合作项目,吸引留学生来校,也将优秀学生输送到境外学习。为提高外语水平,培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国际处与校团委还筹办了校内学生大使团,配备专业导师,通过培训、活动和外事接待实践等提高学生外事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成长成材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对外宣传浙外文化和精神、传播浙外好声音的作用。“在这个项目中,Lina会成为培训成员”。国际处杨立乾介绍道。对此,Lina表示非常乐意,她认为浙外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好地方,她的加入本身也是一种国际化;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校园切身感受到这种氛围,也有更多机会去认识不同国家的人,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礼仪。Lina说她很喜欢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五年在罗马尼亚上学,五年在摩尔多瓦工作,一切都有可能,下一阶段,我打算在这里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