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最美


学习时代楷模 传承雷锋精神



来源:校团委、各二级学院 作者:钱育莹编辑:杨秀中时间:2018-04-02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纪念日。为持续深入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深化“学雷锋”精神内涵,校团委制定了专门的“学雷锋”活动方案,指导师生广泛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学雷锋实践活动。
  学习之余你会选择做什么?是终日徜徉在图书馆的知识海洋里,或是约上三五好友外出踏青,还是奔忙在兼职的路上……
  “老师,这道单选题是这么做的吗?”“老师,我的作业做完了,你帮我检查下吧”……每周末下午2 点,位于杭州余杭区志愿者之家“大手拉小手”亲子公益课堂就会热闹起来,社区里的一些孩子陆续背着书包来到这里,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作业。这些“老师”就是来自英文学院“爱心家教”的志愿者。
  “目前我们的‘爱心家教’志愿服务已经坚持了6 个年头,受益学生达到万余人次,我们计划两年内将受益学生人数翻一番。”英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涛告诉记者。参与“爱心家教”志愿服务的学生也由最初的20多人壮大到现在的500多人,成为在校学生参与最多的志愿者项目之一。
  “爷爷奶奶,我们是浙外的青年志愿者,我们来看望你们啦!”3月5日,留下街道敬老院成为欢乐的海洋。原来,这里正在上演一台文艺汇演,艺术学院志愿者为入住的老人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听到《观音赐福》、越剧《红楼梦》等选段,现场不少老人忍不住也哼了起来。艺术学院20余名志愿者还为大家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和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交流,听老人诉说喜怒哀乐,整个福利院里充满着融融的暖意。节目结束后,一些老人仍然留在现场不舍离去,75 岁的王爷爷高兴地说:“平时自己的孩子们忙,不能时刻陪在我们身边,今天能看到这么好的节目,真是太好了!”。学院团委书记陈澄告诉记者,志愿者平时还会不定期地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使志愿活动常态化。
  “潘雅楠上央视啦!”“厉害了,我的阿语姑娘!”“学外语,来浙外”……从这一条条自豪的朋友圈评论中,记者嗅到了“出大事”的味儿。原来在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播出了对她的采访,让她立刻圈粉不少。G20杭州峰会是国际会议,自然要有国际的“范儿”。那些天,会议现场总能见到一群身着蓝绿色调、融合杭州元素服装的年轻人操着流利的口语进行着翻译工作,东语学院2014级阿语专业潘雅楠就是其中一位。在多个场合,无论外宾谈到什么,她都能迅速、流畅地进行翻译。谈及次次翻译工作,潘雅楠直言,每天工作10 多个小时,步行两万步起,虽然辛苦,但也很幸福。以专业知识践行雷锋精神,诸如此类的经历,她想讲给同学们听,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她说,在大型活动中,我们就像是一部机器里的螺丝钉、螺丝帽,看起来小,但不可或缺。
除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助人为乐的方式,我校学子还创新形式,将学雷锋志愿服务与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结合起来,用“95 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方式来传播雷锋精神,更加入脑入心。
  “您好”“こんには”“bonjour”“hola”……每到周末,点开“浙江外国语学院”微信公众号,你会淘到一项新技能,听到一串发音地道的多语种日常用语教学,这是由外语专业学生制作的音频。音频咬字发音清晰,往往,你在跟读三遍以后也可以说得和专业同学一样流利。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后,你也能“卨哶)_挞通晓”多国语言。原来,学校官微的这档栏目叫“多语种空中课堂”,由东语学院、西语学院的日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俄语、朝鲜语、德语等专业的学生志愿录制教学录音。让追随浙外的外语学习爱好者们,不受教室等学习空间限制,突破日常的时间局限,随时可以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多个语种的日常用语,感受多语种的独特魅力。
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曾有人如此发问。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更坚定了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的信念。
  对于我校来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就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的渗透外,还注重实践养成教育,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体验学雷锋的快乐和意义。学校与延川县委共建“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系列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延续与发扬雷锋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持续开展数十年,共有几万名大学生志愿者投入行动,服务时间已经累计达到10 万小时以上。这期间,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这个团队一直充满了凝聚力。
  对浙外人来说,学雷锋从不只是“3.5”,而是“365”。在校团委书记傅尧力老师看来,学雷锋不仅仅是热心公益做好事,更要学习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我校学生学习雷锋应该与学校“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相结合,从做好“一颗最小的螺丝钉”着手,以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在最好的年纪做最有意义的事,这是我们浙外志愿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