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最美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一)



专访2018“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获得者

来源:宣传部 作者:梅煜沁、季仲妍编辑:李娟时间:2018-12-26

  12月上旬,2018“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在英文学院楼翎(Alan)、夏国建(George)两位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英文学院学生曹晶、黄豆豆、叶可欣、林琳均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这个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中,浙外学子经过层层比拼,最终站到决赛的舞台,放飞思维,慧心妙舌,崭露头角,收获奖杯,这是他们实力与努力共振的结果,奋斗的青春的最佳见证。

努力拼搏 青春印记

  谈及报名参加演讲大赛的初衷,2016级英语6班的曹晶笑着告诉记者,一开始是被指导老师pick,但后来,慢慢地便爱上了英语演讲,借由演讲,告诉别人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除了磨稿和研究delivery,最重要的是对话题的准备”。曹晶回忆道,“即兴演讲环节的题目是随机的,题库十分庞大,虽然演讲只有三分钟,但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又怎能在人才济济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下课铃刚响,瞧,那一群人儿,正不顾形象地向着同一个目的地奔跑——赛前训练大教室,曹晶,也是其中一员。在总决赛的前一个月,指导老师Alan和George组织了devil training,把选手集中到一个大教室里,要求他们就某个话题准备两篇三分钟的演讲,然后老师针对这篇演讲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思维和现场演讲的训练。同时,上一届比赛的优秀选手Zoey和Amazing也在场为大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这种实战训练,大大锻炼了曹晶的听说读写能力。她嘴角上扬,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一个月的训练是自己英语水平提升最快的时候,“一次次的比赛,我不再怯场,不论台下有多少人,于我而言,都好像是平常的训练;presentation不再是压力,而是展示自我的机会”。比赛已结束,令人难以忘怀的不仅仅有荣耀,还有那段奋斗的经历、努力的过程,格外弥足珍贵。
  同样,对于2016级翻译1班的黄豆豆而言,也是如此。因为想要给自己一个push,所以,她参加了,努力着,拼到了最后。提到国赛时,她告诉记者,为了准备即兴演讲,老师会给选手定一个主题,比如“time management”,用20分钟时间准备3分钟的演讲。这个训练让她压力倍增,因为这要求的不仅仅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思维逻辑的严谨性,这一度让她有放弃的冲动。但,她坚持了下来,老师的鼓励,同学的陪伴,让她大大提升了自信心,学会如何在现阶段做到更好。
  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借由这次训练,她积极思考,调动起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来攻克难关,“这不仅对此次比赛帮助很大,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也启发良多。获奖是付出努力的证明,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促使我不断完善自己。”。
  五天,虽短,却是黄豆豆人生中一段难忘且珍贵的记忆。

发挥潜能  赢在心态

  2017级英语师范3班叶可欣同学表示,在这场群英荟萃的比赛中,她更注重学习和积累,将名次置于身外。恰恰是这种心态让她稳定发挥,在比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回忆比赛的过程,她十分感激指导老师,“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共同的倾心付出”。她告诉记者,演讲稿的主题经过反复斟酌才确定下来,最终的成稿也由老师多次修改和润色。在准备阶段,Alan和George根据她的特长和风格以及现阶段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训练计划,耐心指导,细致关怀,给予了莫大的帮助。
  谈及这场比赛,2016级英语师范3班林琳同学理智地分析道,“在考虑机会成本并进行理性的自我筹划后,满腔热血心无旁骛地投入这件事,成功就离自己不远了”。比赛过程中,她懂得及时调整自己,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面对这场比赛。在紧张的备赛过程中,辅以跑步锻炼,劳逸结合,保持最好的状态参加比赛。她曾认为自己不适合上台演讲,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她逐渐建立了信心,激发了自己的潜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演讲选手。她想对所有学弟学妹说:“像我这般不善于表达的人都尝试走到了演讲台上,你们为什么不可以?”

用心付出  终有收获

  比赛过后,Alan对四名选手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欣慰地说:“在高手如云的国赛中,四名选手均能获得全国二等奖,十分不易!”他希望,我们学生要进一步拓展视野,广泛涉猎社会学、伦理学等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学习、积累的过程是艰辛的,但相信只要用心付出,终会有回报。
  让我们勇敢地迈出那一步,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在实践中检验、磨练、提升自我,不畏缩,不恐惧,成功,就在不远处。



记者:梅煜沁(中文学院) 季仲妍(英文学院)   责任编辑:李娟

采访时间:2018年12月17日


摄影: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