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授课无偿 汇爱无疆



——记英文学院高歌老师开设英语教学法公益课程

来源:英文学院 作者:胡双编辑:薛海丹时间:2016-10-27

    他,是一名省内闻名、技能超群的教学专家;
    他,也是我校英文学院的明星教师。
    从教31年,虽已退休,却仍在教育一线无私奉献,发光发热。除了日常授课外,他无偿开设了面向非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法公益课程,打破大学专业与未来职业间的壁垒,让广大非师范生的“教育梦”不再遥远。
   他,就是众多学子心目中“大学里最感激的老师”——高歌老师。
 

    当前就业形势复杂,不少学生在展望未来时不禁为“就业难”问题感到焦虑。对此,高歌老师表示,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未雨绸缪,提早准备,就业就不会是一个让人束手无策的难题。通过开设为期一学年的英语教学方法公益课程,他也是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储备,帮助他们在教育行业就业时具备更多的优势。该课程获得了英文学院师生的热烈响应与支持,目前已有80余人报名上课。

    学为人师 丹心育苗
    在高老师的课上,理论总是十分地“接地气”,用各种充满智慧与趣味的例子来表述,加上幽默的表情,诙谐的语调,大家都会凝神倾听,生怕错过了任何良言金句。如此富有创造力的课堂演绎形式也引导学生们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一位已毕业十余年的校友回忆起难忘的大学时光,这样说道,“为了准备好课上轮流朗读的环节,我们反复听,反复读,仔细揣摩深深降降的音调,凡是我读过的新概念课文那时几乎都烂熟于心。而因为我的地方口音,当时‘l’和‘r’两个音几乎成了我语音上的噩梦。高老师发现后就找了一篇几乎都是这两个音的课文给我,读音的噩梦也在反复训练中逐渐消弭,终至消失。”
 

    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才更具实效。在高老师的指引下,在实打实的演练中,学生们鼓足勇气,突破自我。“英语阅读分析”课上,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在讲台前模拟授课,其中也不乏前来蹭课的非师范生的身影。高老师则从早上8点一直待到晚上20点才离开校园, 因材施教,为每位讲台上的“小老师”们给出专业中肯的建议。班里有学生说,“高老师所带的四个班的课程原本到下午16点20分就结束了,他不辞辛劳地为我们评课,一直到晚上20点。他那么辛苦,我们都不忍心不努力了。”
    许多同学纷纷表示,教学实践的方式令他们受益匪浅,从一开始见到讲台很紧张到后来的自如,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写教案做课件、更有效地管理课堂时间、如何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等等,这些技能都是通过切身体验才能深深内化于心。
    值得一提的是,高老师也是同学们的好朋友和贴心人。他总是无私地与学生们分享各种实用的好东西,大到经典书籍、课程资料、考试备考资料、实用数码产品资讯,小到手机软件、课件PPT的插画、配乐,应有尽有。
    在课外,高老师更是积极创新,为大家搭建了许多成长与展示的平台。在许多国家级、省级英语演讲、辩论大赛中硕果累累的英语演讲队正是由高老师创立。此外,他还组织英语演讲队精英队员助力全省中小学英语教师语音语调培训,深受各位教师好评;他带领英语演讲队创建网上电台,培养了一大波“浙外好声音”的忠实听众。
    严爱相济,高歌老师为教学付出了深沉的爱心、良苦的匠心和持久的恒心,乐业敬业,淡泊名利,深受学生爱戴。

    行为师范 春风化雨
    多年来,高歌老师令人敬仰的不仅仅是他那无可挑剔的专业素养,更是他的大爱与坚守。
    鲁迅先生曾说“教师植根于爱”。高歌老师对英语的酷爱,对教学的深爱,对学生的挚爱,让师生们深为感动。
    谈及这位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的老师时,2014届英语演讲队队长施越雯说道,“对高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对英语如火般的热情。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令人终身难忘,他说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他对英语的热情永不灭。四年后发现他总是坚持7点到校指导演讲队队员朗读。他曾说,走路时听英语,吃饭时也听英语,英语是听出来、练出来的,不要怕别人嘲笑你。正是他对英语的执着与坚持,感染了我们一届届学生,让我们走近英语,感受英语的魅力,让英语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这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吧。”
    高歌老师的执着还在于他力臻完美的坚持。精美的课件便是这种锲而不舍精神的缩影。他总是身体力行,引领学生们把细节做到极致,鼓舞他们迎难而上、永不放弃。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有人说,这是一种教育情怀。对高歌老师来说,这只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