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博 经世济用
每日清晨,沐浴在晨光下的望D 走廊总是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着阳光,同学们或凭栏而读,或依柱而诵,有读英文的,有背西语的,这与学院院训的“尚博”不谋而合。
“崇德尚博经世济用”是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的院训,是学院的文化符号和形象标志,代表着学院的追求以及对师生的导向。“崇德尚博”中的“崇”和“尚”是动词,意为崇尚、追求。“崇德”即对品德的追求、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尚博”即对知识的追求、对国际化视野的追求。
“崇德尚博”四字体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又红又专的办学方向以及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德”和“博”与学校校训“明德弘毅博雅通达”相呼应。而“经世济用”中的“经世”最早出自《庄子》的“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致用”出自《周易》的“精义入神,以致用也”,而“济用”是对“致用”的延伸和阐释。“经世济用”意为做学问、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一定要结合并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经世济用”反映出学院的应用型办学导向,同时与学院名称中内含的“经济”二字相呼应。学院党总支负责人表示“从时间维度上说,院训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体现了现代人文精神。从空间维度上说,其既体现国内视野,也体现国际视野。总体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追求。”
院标的设计亦是别具匠心。首先“浙外蓝”的主色调可以使院标更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同时蓝色象征着睿智、理性和希望。另外院标可分为内外两环,内环有三点独到之处。其一,内圆的主体部分以“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中的“经”“管”两字为中心,并采用凝练厚重、具有传统历史气息的小篆体以及“经”“管”二字紧密相连的形态来展现,意为“经济”与“管理”虽不是同一个学科,但两者紧密相关、互为支撑。其二,“经管”二字下方的曲线线条,有两种寓意:象征小和山山脉,象征钱塘江波涛。它一方面暗示了学校地址,钱塘江附近、小和山旁,也与浙外校歌里“钱塘清嘉”“和山苍苍”两句歌词相映衬;另一方面也寓意学院师生对山川一样豁达的胸怀和宽广的包容精神的追求。其三,内圆背景的经纬线条,设计成地球旋转的形态,寓意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目标,坚持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特色。而外环由全英文学院名和校名的缩写“ZISU”组成。设计者表示,院标一方面反映出学院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英文的表达式也反映出学院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院标院训的发布只需十分钟,但它产生的过程是令人惊叹的。学院相关负责人说,院标院训曾经历征集、学院初审、专家评选等七个环节,耗时五个多月。这场院标院训征集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共集院训作品11份,院标作品10 份,而网络投票人数达4172 人,冠军作品以834票通过。
学院负责人表示,院标院训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主义而设立的,是为了成为经管学院全体师生的行动指南。对于院标院训的响应,不仅体现在教师平时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中,更是融汇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活工作中。以读书为例,读正能量的书便是呼应“崇德”。除了读本专业的书,还要读科技书、历史书、文学书等,除了国内书,还要读国外书,这是便“尚博”的意义、追求。读书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结合实践、应用于实践,这便是“经世济用”四字的价值导向。
为让全院师生熟记院标院训,学院将院标院训置于楼梯拐角处的墙壁上,整面墙壁都是它的背景,师生行走间便可看到它。学院以书签的形式将院标院训绘于其上,配以释意,赠与全院同学。
潜移默化中,院标院训融意义于实际。经管学院师生们遵循着“崇德尚博经世济用”的教诲,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