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书架


《黑格尔<小逻辑>示要》(田义勇)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樊朝刚时间:2016-05-19

  编者按:我校教师专心教育、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融贯东西,做经世文章,著书立说,传致用典籍。
  为营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更好地宣传我校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学校特开辟“教师书架”专栏,依次介绍教师的著作,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著作介绍: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11月出版。
  黑格尔《小逻辑》是一部在中国知识阶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哲学著作。本书即是对于该著作的精剖细读与品悟点评。本书在吸取了大量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融合了个人的十几年阅读心得与哲学感悟。或是就黑格尔本人的多种论著做互文性的比勘,或是就《小逻辑》的不同译文做深入的对照。既立足于文本的逐句领会,又力避繁琐,提要钩玄,突出重点,彰显脉络。行文之间,也多有现实关切与中国情怀,时有中西比较的点睛之处。
  黑格尔辩证法的精髓,可用《精神现象学》的两句话来讲:一是“实体即主体”;一是“在异在那里就是在自身”,概念一方面外在化其自身,由自身中释放出它的对立面,使之成为所谓客观实在。另一方面又把它收归自身,在外在独立的他者那里见证自身存在的家。倘若用四个范畴来概括,就是“同”与“异”、“反”与“返”。所谓“同”实质上是“自同”(A是A),也就是抽象的自身等同性,但它恰恰是绝对的否定性,必然走向其对立面,这就由“同”而“异”,创造出自身的他者。这样看来,所谓“反”实质上是“自反”,事物自身走向其反面,每一规定自身都设定了其对立面。但是,“反”不会一直恶循环,通常理解的无限循环无非是正反面之间的交替与互换,如钟摆式的单调重复。
  著者简介:
  田义勇,男,博士,副教授,我校中文学院教师。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原理等教学研究工作,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文学理论的价值奠基与视域方法》《黑格尔〈小逻辑〉示要》《〈精神现象学〉示要》四部,以及参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等。
 

  点击页面右下角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