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校教师专心教育、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融贯东西,做经世文章,著书立说,传致用典籍。
为营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更好地宣传我校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学校特开辟“教师书架”专栏,依次介绍教师的著作,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著作介绍:
本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
纵观人类传媒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我们发现:每当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及普遍使用都会严重地冲击旧有的媒体,甚至有“狼来了”的危机与恐惧。但是短暂的“危机”之后,几乎所有新旧媒体都有惊无险,相安无事,并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弥补的状态,最终逐渐形成了共存共荣的格局。然而,此次以国际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自诞生以来,不仅技术的更新与升级日新月异,还不断催生出众多的衍生新媒体。
为了满足传媒实务界对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知识与人才的需求,本教材在吸收与借鉴现有新媒体课程教材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吸取专家、学者有关新媒体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做到理论与现象的并重,既让传媒专业的学生了解具体的新媒体现象,又让他们明了新媒体的基本规律与相关理论。具体而言,本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四章,主要在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新媒体经济、新媒体法规与伦理四方面从宏观上较为概括地阐述了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第五至第九章,主要把现有新媒体形态以网络、广播电视、印刷、手机四类基本媒体类型为分类标准分为四种类别,然后从概念、分类、特征、起源、发展、社会影响、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对每一具体新媒体形态进行详尽的介绍与剖析,以全面展示新媒体的具体现象与规律。
作者简介:
曾来海,男,博士,副教授,我校中文学院新闻传播学教师。201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研究,研究兴趣为大众传媒史论、传媒经济与管理、大众传媒与社会。现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曾主持完成市厅级课题3项,并在《国际新闻界》《新疆社会科学》《当代传播》《编辑之友》《电视研究》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点击页面右下角
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