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校教师专心教育、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融贯东西,做经世文章,著书立说,传致用典籍。
为营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更好地宣传我校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学校特开辟“教师书架”专栏,依次介绍教师的著作,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译著介绍:
此译著已由万卷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出生于英属殖民地印度,儿时家境贫穷。他虽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但在学校备受歧视。童年的经历造就了他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政的痛恨,以及对平等、民主和人性解放的追求。他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书写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政治感受。1937年,奥威尔参加西班牙内战,目睹了西班牙民主势力的失败,敏锐地洞悉了斯大林时代苏联掩盖在社会主义名义下的极权政治。《动物农场》就是作者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写成的,它以动物童话的形式,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向人们描写了一场围绕农场统治权而展开的斗争。
时隔七十年,再读《动物农场》,我们应该意识到,作品虽影射了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但并非反对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抨击变了质的苏联极权社会主义,抒发作者因无法实现心中民主、法治和平等、自由之理想的忧虑和失望。我们也应当看到,任何一场民主革命以及革命后建立的政权,如果没有民主法治作为保障,都有可能走向民主的反面。
译者简介:
姜希颖,女,我校应用外语学院教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美国文学和英语教学等,主要翻译作品有薇拉·凯瑟的中短篇小说《福岛宝藏》《白色金字塔传奇》和高尔基的《童年》等。
点击页面右下角
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