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校教师专心教育、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融贯东西,做经世文章,著书立说,传致用典籍。
为营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更好地宣传我校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学校特开辟“教师书架”专栏,依次介绍教师的著作,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著作介绍:
本书由德国iudicium出版社于2017年1月出版。
该书通过对“理解”本身的概念、本质、特征、形式等方面的解析,调查、探索并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互动的形成过程;重点介绍了“跨文化理解”的可能性与重要性;对在“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探究和特征分析。该书通过人类学的对话分析来探索当下的会话模式以及会话策略,研究了中国学生在德国高校学习中出现的交流互动问题。对话被视为再现社会秩序和话语习得的典型场所。换句话说,语言习得者在人际交往和交流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语言或者沟通的问题。他们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方式可以在语言交互中得到直接的体现,以便研究者回到话语本身,进行详细的研究。然而,在跨文化语境中,很少有关于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其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话语分析。会话分析方法是一个适合分析面对面交互中的具体语言行为的方法,研究者可以在微观层面观察和研究真实的社交交互行为。为了更全面地探究,本书也考虑到了人类学的背景数据。
作者简介:
咸佩心,女,博士,我校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教师。毕业于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获德语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德语语言学、德国国别和区域、德语教学法等。2017年获省第十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项目,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参与教育部德国语言政策研究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