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激发师生“爱校、荣校、兴校”热情,营造“大爱浙外”浓厚氛围,形成“老师爱学生爱学术,学生爱学习爱学校”良好环境,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学校开展了“老师爱学生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经各单位推荐,学校审定、公示,确定王忆停等20位老师为“老师爱学生先进个人”。现按姓氏笔画为序,将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介绍。请全体教职员工向他们学习,进一步做好育人工作,做“四有”好老师。

2014年的春天,李乐老师开始讲授2011级英语5班和6班的《文学翻译》课程。她始终觉得文学翻译和生命情谊是息息相关的,于是,她第一次课上就细致地剖析文学语言的本质特征,带着学生们体会文学翻译的情味,然后列出一张书单,供学生们课下拓展阅读。“我时不时会借着发作业到和课件班级公共邮箱的机会,顺便发几本电子版本的自己在读的书,并附上简短的书信。”李老师这样说。
“下雪了,作业就看着窗外译吧。”
“大自然估计也是有 soul 的。上文学翻译课的日子,总有steady rain or snow 来应景。其实这天气,坐屋里读董桥的《旧时月色》也不错。今天我们翻译一篇文章里的几段。文字比写雪那篇鲜活些,也更接地气。希望你们译得开心。 PS.谢谢你们上一周的辛勤劳作。”
“胡兰成的《闲愁万种》和作业一起,都在附件里。大家翻译快乐,阅读快乐。”
“今天文学教授采访视屏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便是 experience. deepen/widen + experience 便是文学最好的功用。这两本书发给大家,相对是偏学术的论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深入的阅读。回到那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把一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另一国的语言。保罗立科在这本 on translation 中写到:‘促使我们翻译的,是对于他者的好奇心’。其实,译路一直都如朝圣,而驱使我们披荆斩棘的,也是这种好奇。这个话题,我们下次课继续聊。一周快乐。”
“附件是作业,让文字跳舞吧,亲爱的你们。”
“后来每次上课,看到孩子们集体扬起得笑意盈盈的脸庞,我知道他们读懂了我的信。而有一天,我也意外地收到了如下的一封来信。”李老师笑着说。
“Dear Vivian,
没有称呼您为"李老师",是因为总觉得那样叫距离远了;这里称"您",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与敬佩;以下变回"你",是因为在我心中,你那么亲近,文学解放了俗世里,年龄、辈分、等级的种种约束。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很久没有碰到像你这样的老师了,上课像是恋爱,每次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课堂上谈到你与你的导师,让我想到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高中的时候,他跟我提过董桥,董桥的《文字是肉做的》让我印象深刻,今天,从你口中再次听到他,好似遇见了熟悉的陌生人。说这些,是想表达,遇见你,好似梦回百转,缘由心生,你的课堂,让我领略了文学翻译的玄妙,又惊又喜,遇一心投意合的良师。今天课堂上你鼓励我们考研,我很有这个意向,但是到现在我还是很迷茫,我仍然想读英语专业,但细分哪一个,我不知如何决定,一是就业问题,二是选择学校,三是对自己的定位还不是很明确,但上了你的课后,我对笔译很感兴趣,我不能说自己程度好,但我真的很喜欢,在文学的世界里,让我觉得幸福。对于考研,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些意见。
遇见你,真好!”
几封简单的书信往来后,李老师忽然明白,学生们的心里,是特别向往一个更大世界的。于是,一次文学翻译课上,李老师对全体同学说:“那些想考研却还没有确定学校的同学们,我鼓励你们,试试我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
想不到有三个学生,真的响应了李老师的号召。2014年10月,有学生告诉李老师,他们已经在北师大官网系统里报名,参加15年度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李老师忽然感到肩头一份重重的职责。“学生们向往着我曾经的理想,我有义务帮她们变作现实。”于是李老师开始了几番张罗,先给母校主管MTI 招生及教学的老师打了电话,详细询问了近年的招生情况及录取分数,又细致收集了老师可给出的参考书目及复习备考的建议。李老师把这些问到的东西通通转给三个学生,然后对他们说,今晚在教室等我,我要看你们最近的复习效果。
那个夜晚,李老师在教室里一一看过三个学生做模拟题的译文,用红笔批注,然后把她们挨个叫到身边,整体点评她们译文存在的问题,再一句一句分析改正,并且针对她们不同的翻译特点,指出了之后努力方向。走出教室的时候,已经快夜晚11点。李老师忽然意识到,能够帮助学生接近理想,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也是在那段时间,李老师也关注起系里其他考研及申请出国的学生,每次下课总与她们交谈几句,问问进度,提些力所能及的建议。
考研的前一日,得知参加研究生统考的几个学生考场在河坊街附近,正在校门口等车准备前往市区考场附近入住。天正寒,李老师便开了车,从校门口接上几个学生,一路将她们送到了预订好的住处,陪他们办好入住手续。后来几个学生说,李老师的考前陪伴,给了她们莫大的鼓励和勇气,让她们整个的考试过程中,都是信心满满的。
后来,李老师一路陪伴学生经历了复试,录取。五月里,看到三位学生的录取通知书,她自己欣喜若狂,又掉下眼泪来,就像自己重新考上师大了一样。
“我希望因为我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的人生路走得更宽广,把握更好的机会。”所以在接下来的考研动员大会上,李老师开始和学生们讲述读书生涯的美好,讲述读书生涯和生命广阔度的关联,讲述深造学习于生命体验的重要性。
学生们一直把李老师的话记在心里。越来越多的学生找李老师询问北京区的研究生怎么考,问她家长若不同意考研该怎么选择,李老师都耐心地回答着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本来焦急的心变得敞亮。学生们考研复习压力大时会时常想到李老师,跑来找她诉苦,甚或在她面前焦虑哭泣,每每此时,李老师都握着她们的手,跟她们讲述自己曾经的种种经历,让他们明白任何可能的结果都会带来人生最大的收获,人生,会一直敞亮的。
除了鼓励学生考研深造,在日常课外,李老师把那些热爱文字热爱翻译的学生们组建成了小队,取名理想国翻译社,带着他们一起讨论翻译,讨论文字,并经营起一个文字公众号,译介精彩的文字,书写生命体验。她还带着他们一起穿城去不同的高校听讲座,充实思想。每一级学生文学翻译课结束的时候,李老师都留出一小节课的时间来,解答学生们通过纸条提上来的,生命生活里的种种困惑,给予他们最真切的感受分享。2015年全校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李老师借着微信公众平台给翻译系的全体毕业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名字叫《毕业快乐》,启示他们日后可能的人生光景。也是在同一日,李老师收到15届翻译系毕业生们亲手做的一块木制奖状牌匾,题为 To our most romantic teacher ,下面写道:
“吾师李乐
身正 面善 职尽
传道 授业 解惑
心中有罗曼 笔下有莲花”
李老师说这是她收到的最珍贵的奖状,一辈子值得珍惜。而谈及她所领悟的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时,她用了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引领学生一直走在生命的上扬态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