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故事


想要“家长宝典”吗?想看“教师指南”吗?找浙外“知心姐姐”!



来源:宣传部      作者:梅煜沁    编辑:李娟    时间:2019-05-17

 编者按:钱塘清嘉,和山苍苍。在葱郁山色的环抱中,在潋滟湖光的掩映下,宁静优雅的浙外校园跃动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们春风化雨,播种桃李芬芳;他们求知若渴,徜徉知识海洋;他们搏击奋进步履匆匆,他们潜心钻研枕经籍书;他们三尺讲台孕育智慧,他们广阔天地书写华章...... 这里是读书治学的净土,这里是逐梦奋进的热土。 在一个个平常的日子里,浙外人意气风发描绘多彩画卷,谱写动人篇章,迈向灿烂明天。
  
学校推出“浙外故事”系列报道, 展现浙外在“三地”建设进程中一段段精彩的剪影,一个个美好的瞬间,讲述浙外人自己的故事,传播浙外声音,凝聚奋进力量。


  窗边绿意盎然,高亚兵教授正静静地站在窗前,一身粉色大衣,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俏皮的阳光都不及她身上的那份亲切暖意,让记者有了诉说和倾听的渴望。
  
1988年,那是高老师从教的第一年,至今,已有三十一年。几十年如一日,她教书育人助成长,用心聆听他人的故事,好似一位手掌明灯的前行者,帮助他人从迷茫走向憧憬,引导学生从稚子成长为栋梁。


  2017年,两位女大学生找到了她,请求她帮帮她们的一位好朋友,也是她们的室友。原来,这位同学在上课时曾情绪激动无法控制,甚至会伤害自己。高老师及时地与这位大学生约谈,建议她的父母带她去医院诊断,确诊为中度抑郁症。高老师每周都会为她做心理咨询,配合药物治疗慢慢地改善她的认知和情绪。半年后,女生爸爸给高老师打来了电话:“高老师,非常感谢您,我们又去医院评估了一次,医生说女儿现在好了,药不用吃了。”高老师说着开心地笑了,“多好,可以帮到他们,我特别高兴。”
  
高老师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儿童心理研究,十分关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她认为,家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最直接的影响者,“但是我发现,现在许多家长都很焦虑,跟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冲突特别多。比如孩子玩游戏,却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再加上现在国家都很重视家庭教育,所以举办父母课堂,势在必行。”这些年来,她一直坚持开设 “父母课堂”,每周一课为广大父母朋友讲授《父母怎样与孩子有效沟通》,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受到广泛欢迎。

 
  在文新小学的“父母课堂”上,总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外婆,每堂课坐在第一排,带着老花镜凝神听讲,时时认真记录。因为平时多半是外婆在带孩子,所以女儿就给孩子外婆报名听课。外婆带着一种“那我先听听看”的心态来到了高老师的课堂,孰料,听了一次课后,她被高老师所讲的内容深深吸引,在作业里写到:“这节课老师主要说了家长应该怎样相信和理解孩子,也举了具体的例子。听完之后,才明白信任原来是这么重要。如果在女儿小时候,我能听高老师的课就好了,那么我的女儿肯定会更加优秀。”从那以后,这位七十多岁的外婆一节课都没有落下,不仅上课特别认真,还总是第一个交作业。“从作业里可以看出这位外婆学得非常好。”高老师夸奖道。 她还利用午休时间为我校老师开办公益“父母课堂”,受到好评。“父母课堂”,正培养出新一代家长。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讲”“对,我们要先听孩子说”……还未走进留下小学“高亚兵工作室”,就听到了热烈的讨论声。推开门一瞧,工作室里围坐着三十六位班主任,原来是高老师正采用“巴林特小组式班主任工作坊”的模式培训班主任,以此来提升留下小学班主任群体管理和辅导学生的工作能力,促进班主任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除了“巴林特小组”,高老师还通过评课、磨课等多种形式培训班主任。她每年都会深入课堂指导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她会把我校师范专业学生带去听课,让他们较早地融入小学课堂,在实践中成长;与此同时,西湖区教研员、心理教师骨干也会前来听课、评课、磨课,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这不仅仅促进小学班主任群体的学习与成长,也带动了整个西湖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随着“高亚兵教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在杭州市留下小学(2014年12月)、文新小学(2019年3月)相继成立,工作室的辐射面越来越大。


  “我们将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利用好全媒体平台,做好面向家长的答疑解惑,力求做到专业性、操作性、实效性、创新性相统一,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网上家长学校……” 2018年5月,在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高老师作为浙江家长学校常驻专家代表发言,表示愿意为全省的家庭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说,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说‘今天我的数学考了一百分’;家长很高兴,说‘不错不错,我们去吃个大餐’。这样的回应方式,虽然是积极主动式,但却丧失了一次让孩子去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机会,丧失了一次让孩子自己去树立学习信心的机会。”“所以,只是庆祝是不够的,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视频里,高老师正在对省教育厅的“家庭教育百日谈”微课录制开展指导。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科学育儿的方式方法恍然大悟呢?在微课《家长怎样与孩子谈考试成绩》中,高老师探讨了家长与孩子谈考试成绩时常见的一些问题和沟通的方法,指出在孩子没有考好时,家长可以通过倾听、共情和正向重构三步走进行沟通。在看完她的微课后,家长纷纷感谢道,“很及时,很有用,很受益。”
  
去年底,高老师前往安吉举办大型公益讲座,线上线下同时直播,五万多人一起观看。“我未来计划是去更多的学校给更多的家长授课,帮助更多的人,只要有需要,我就在!”高老师坚定地说道。

 

  “我们浙外应有自己的特色,要结合学校“三地”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老师。”高老师作为党总支书记,对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清晰。2012年她随学校团队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河城校区洽谈“1+1+2”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目前已有86位同学参加了该项目,其中72位已学成返校,国外交流学习的经历使得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老师经常会跟我们说,遇到困难就来找她,办公室的门永远为我们敞开着。真的很感谢老师,她就是我们的‘知心大姐姐’。”
  
“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学了心理学和做了老师!”高教授怀着一腔热情教书育人,服务社会,无悔青春。


  个人简介:高亚兵,现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心理学教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担任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兼职督学,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理事,浙江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数字资源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浙江家长学校全媒体平台常驻专家,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工作室首席导师和主持导师。长期从事青少年儿童心理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被2015、2016、2018届大学毕业生评为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获2017年学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


记者:中文学院 梅煜沁   责任编辑:李娟

采访时间:2019年4月4日






摄影:图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