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故事


太阳黑子并不黑!“光叔”带你走进天文地理,了解地球的十万个为什么!



来源:宣传部      作者:王路    编辑:李娟    时间:2019-05-23

编者按:钱塘清嘉,和山苍苍。在葱郁山色的环抱中,在潋滟湖光的掩映下,宁静优雅的浙外校园跃动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们春风化雨,播种桃李芬芳;他们求知若渴,徜徉知识海洋;他们搏击奋进步履匆匆,他们潜心钻研枕经籍书;他们三尺讲台孕育智慧,他们广阔天地书写华章...... 这里是读书治学的净土,这里是逐梦奋进的热土。 在一个个平常的日子里,浙外人意气风发描绘多彩画卷,谱写动人篇章,迈向灿烂明天。
  
学校推出“浙外故事”系列报道, 展现浙外在“三地”建设进程中一段段精彩的剪影,一个个美好的瞬间,讲述浙外人自己的故事,传播浙外声音,凝聚奋进力量。


  

  2019年3月23日下午的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人声鼎沸,一场天文推广讲座正在这里进行。


  “大家知道什么是太阳黑子吗?” “ 什么是‘磁暴’现象呢?”面对小朋友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校经管学院朱光良老师举起话筒,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着天文地理小知识,用丰富的形式向大家形象地展现各种天体的形态和动作。
  
“太阳大气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一开始人们不太了解这种影响,还有不少人替太阳背过黑锅。”孩子们显得很疑惑,听完朱老师举的例子后,又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讲到太阳黑子时,朱老师说:“别小看太阳黑子,一个一个中等大小的黑子就有地球这么大!”孩子们又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在提问环节,朱老师更是直接被围在了孩子堆里,大家都踊跃地举起了自己 的小手。“太阳这么厉害,那它会死亡吗?”“小鸽子没有回家,是迷路了吗?”小朋友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让人应接不暇,但朱老师还是耐心地一个个解释清楚,“向来很听话的小鸽子没有回家,最大的可能是它们受了太阳活动的影响,因为鸽子是靠地磁场导航,而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磁场……”
  
其实要想向孩子们讲明白一些天文知识是很难的,不是因为孩子们不懂,相反,现在孩子们的知识面都挺广,提出的问题也五花八门。有些现象如果想要解释地很清楚,就免不了有专业术语的出现。如何用通俗的话讲明白,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难不倒朱老师。他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能够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可以用简单的话把复杂的问题解释得通俗易懂。


  讲座开展得如火如荼,现场的小朋友们也兴致高昂,随着朱老师的一言一语,小小的脸上不断变化着表情。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讲座,朱老师翻来覆去地修改此次讲座的PPT,力求最好的效果。在PPT的封面上,除了社会职务,朱老师把“浙江外国语学院”七个大字放在显著位置上,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工作了36年的浙外。
  
“大家都知道,天文地理在社会上算是比较冷门的专业,但现在社会对天文地理知识的推广需求越来越大,尤其对中小学生来说,给他们普及天文地理知识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于天文地理的兴趣。”这些年来,朱老师致力于天文地理知识的传播和社会服务,坚持着只要社会需要、他就会去做的信念,充当着大多数天文地理爱好者的智囊。
  
这次讲座由浙江图书馆联合《杭州日报》科学松果会主办,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方式进行传播。有一位叫多多的小朋友,以前是在朱老师创建的羽毛球俱乐部学习打球的孩子,亲切地称呼朱老师为“光叔”。多多小朋友对天文地理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因为移民去了澳洲,才错过了数次松果会的讲座。这次多多妈妈从网络上看到了“跟着太阳,看懂地球气候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一公开课,知道了朱老师是主讲人之一,震惊之余也感到些微遗憾,专门在讲座推文下面发文评论,“13年来杭后,认识了朱光良老师,却一直不知道他是浙江天文学会的副理事长,深感惭愧。”


  早在2009年7月22日,朱老师就作为直播嘉宾参与杭州电视台的日全食直播,为大家普及天文科学知识。
  
日全食的出现是一个全球都关心的问题,当杭州电视台将邀请电话打到了朱老师的办公室时,朱老师没有丝毫犹豫,一口便答应了下来。那年是朱老师参加工作的第26个年头,有了丰富工作经验的他自信满满地将这个任务接了下来,也非常漂亮地完成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解说。电视台将此次解说录制成了碟片,送给了朱老师留作纪念,朱老师珍重地将其收藏着。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天文学》课程时,他会辅以视频教学的方式,详细地向学生讲述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这五个日全食阶段。
  
上过他课的学生,都对他印象深刻。2017级旅管4班的王子萱同学说,朱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他经常会问我们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家在课前做好预习以及疑问点圈注,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而2016级科教1班的夏莉莉同学,则一直记得朱老师与整个班级的“月亮之约”。
  
对于朱老师来说,每个人都是知识的受众,他有责任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有义务向大众普及天文知识。


  朱老师平时是一个将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的人。“还记得很久以前,有一次我回老家,我妈突然告诉我说她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人,和我长得很像,问那是不是我,我说是我,我妈还惊讶了好久。”他一直默默无闻,做自己该做的,许多成就和贡献,连他的母亲都不曾知晓。
  
除媒体讲解和公益讲座之外,朱老师还参与旅游规划建设项目,在为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以身作则带动学生参与实地调研、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朱老师就像一个“行走的智囊”,无论是打球、教育还是公益,他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与情怀,他坚信只要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就没有完不成的道理。
  
“只要学校需要,只要社会需要,我就去做!”朱老师默默地为浙外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服务浙江开放强省的智囊高地,浙江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阵地”奉献着一己之力。


记者:经管学院 王路 责任编辑:李娟

采访时间:2019年4月3日 


  个人简介:朱光良,浙江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专业,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自然地理专业。长期从事高校天文、地理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2009年作为嘉宾参与杭州电视台日全食直播讲解;2014年受《钱江晚报》记者之邀就人造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彗星 67P作科学解读,推算出了彗星67P的大概质量;2015年浙江省地理新课程培训主讲老师;2016年浙江省第一届中小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委员会副主任;2019年3月23日主讲第六期博物课堂;数年来在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发表过多篇文章,如日月食观测在研究上的意义、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再认识等。


摄影:图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