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社会实践纪实】浙外学子助力共绘民企出海新图景



来源:商学院、创业学院 作者:石洋帆、王子懿、林慧敏编辑:郑周璇 姚祥燕时间:2025-07-26

编者按:浙外学子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以“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实践为载体,用实践厚植理想,用双脚丈量热土,学、思、践、悟青年习近平的优秀品格。学校特推出系列报道,记录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的别样风采和青春感悟。


七月的浦江,水晶工坊的打磨声与直播间的外语解说交织成独特的交响。这是浙江外国语学院“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实践团队第三次踏上浦江这片土地。他们依托“外语+跨境电商”专业优势,带着前两年积累的实战经验,作为民营企业出海的“青春智囊”,以青春力量书写校地协同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动答卷。

87032

“课堂上的跨境电商知识,在车间流水线上有了重量。”这是实践团走进浦江贝媤得水晶工厂后,队员们最深的感触。面对企业定制化订单转化难、库存周转效率低的痛点,团队没有停留在纸面分析,而是围着车间的原料切割台、抛光机反复观察、记录,深入了解水晶制作工艺,并结合不同区域客户的消费偏好数据,提出“按市场需求反向设计产品”的方案。

他们还以“外语+工艺”开启直播。镜头前,队员用流利的外语向全球观众讲解水晶打磨工艺,屏幕上互动评论不断滚动,店铺搜索曝光量显著提升。“看到直播间在线人数从个位数涨到四位数,我们深切感受到,‘流量’不是抽象概念,是专业与实践结合的火花。”实践团队队长、2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张紫伊提起这事,眼里闪着光:“这才是专业知识真正落地的样子。”

在贝媤得水晶工厂的实践让学子们尝到了“专业助力共富”的甜头,浦江县三阳工贸有限公司的绿色之旅则让他们读懂了“生态与经济共生”的深意。在污水处理车间,看着浑浊的工艺废水经多道工序变得清澈,在固废处理区见证边角料被分类回收再利用,24级电子商务专业的王子懿豁然开朗:“以前在课本上读‘两山理论’,总觉得遥远,直到看到每一道废水处理工序都藏着环保智慧,才懂这是企业用实践写就的生态答卷。”带着这份感悟,团队细致梳理了废水处理数据、固废产出节点,提出“优化数据看板、细化分类标准”等建议,获得企业负责人连连称赞。

走进浙江聚衣堂服饰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时,24级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林慧敏盯着数字化工位上跳动的生产数据思考:“不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虽不同,但都在破解‘效率’难题。”从不同企业的横向对比中,团队不断了解民企数字化转型的共性痛点,更深入思考“电商数据反哺生产”的破题思路。这些发现和思考,都被他们写入调研报告,成为后续提出优化方案的重要支撑。

在浙外跨境电商(浦江)研究院的座谈会上,团队成员们的收获得以沉淀。在董华英等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整合实践成果,形成“产品分级+绿色认证+精准营销”综合方案,得到企业代表的当场认可。“方案能被采纳,比考试得高分更有成就感。”24级电子商务专业的石洋帆笑着说,这份认可背后,是他们从“课堂学习者”到“问题解决者”的蜕变。

“青春的价值,在于把专业所学变成服务社会的力量。”队长张紫伊的总结道出了团队心声。几天实践里,他们不仅为企业带去了订单转化的新思路、环保优化的金点子,更在助民企拓市场、员工增收入的过程中,读懂了“共富”的实践内涵。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实践收获,继续以“外语+专业”跨界赋能,让青春在服务地方发展的路上绽放光彩。


指导老师: 董华英 杜苏徽

团队成员: 22国贸3班张紫伊、24电商2班石洋帆、24电商2班王子懿、24跨电1班林慧敏、24电商2班王雨萌、24国贸2班相则安、24电商1班谌姿岑、24电商2班周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