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州市临海市河头镇殿前村的古老市集迎来了一股清新雅致的“文艺风”。一块块由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殿前集趣”社会实践团精心创作的书法招牌,悄然悬挂在各摊位之上,墨香与烟火气交织,吸引众多游客专程前来打卡,体验“在墨香里赶集”的独特韵味。
殿前村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但知名度不足制约了其发展潜力。如何唤醒沉睡的乡土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课题。“市集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村民的生活记忆和乡村文化的‘活态载体’。”实践团队在深入调研后发现,拥有悠久历史的“殿前市集”正是撬动文旅发展的理想支点。团队确立了“以文化留住游客”的核心思路,决定以书法艺术为媒介,为市集注入文化灵魂,探索“青年创意+传统文化+乡土场景”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团队成员与村支书座谈
经过与镇政府、村两委多轮沟通,团队最终制定“一块招牌、一张照片、一个故事”的文化赋能方案,为市集摊位量身定制书法招牌。结合殿前村古色古香的风貌与市集的乡土特质,队员们将艺术创作融入生活场景:在酒酿摊位,他们将当地方言吆喝语“甜酒酿,香喷喷”挥毫成书,既保留了市井的质朴烟火,又平添了几分文墨风雅;在“海带丝”摊位,遒劲有力的招牌引得顾客频频驻足询问;为土豆摊主现场挥毫,更引来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围观,笔墨飞舞间,笑声与赞叹声此起彼伏。
“没想到写字也能让摊位这么热闹!”一位摊主欣喜地表示。在艺术的感染下,原本对改造持观望态度的摊主们纷纷主动配合,一幅幅饱含温度的书法作品,逐渐成为殿前市集崭新的“文化名片”。
在队员们的努力下,散发着墨香的书法招牌成为殿前市集的一大亮点,它们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架起摊主与顾客积极互动的桥梁。“在市集里既能买到地道特产,又能品味书法艺术,感受不一样的乡土文化”,慕名而来的游客对这一改造高度赞赏。

团队成员为土豆摊位书写招牌引来村民围观
此次社会实践通过文化赋能,让殿前市集逐渐成为“看得见文化、留得住乡愁”的特色打卡点,既提升了殿前市集的品质与文化内涵,也吸引了更多游客驻足。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实践成果,推动书法艺术与乡土文化进一步融合,以青年创意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团队成员与村支书合影
摄影:蒋悠琪、郑合婧、金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