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对话千年篆刻,浙外青年传播金石之美



来源:英文学院 作者:周俊泽编辑:张志华、郑周璇时间:2025-08-04

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墨韵西泠·石上流泉”实践团在杭州、上海等地开启金石篆刻艺术探访之旅,通过深入西泠印社、武林美术馆、中国印学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与青年篆刻家访谈交流,制作纪实短片等方式,推动金石篆刻这一古老技艺传承与传播。

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武林美术馆及中国印学博物馆,队员们系统学习了篆刻历史、流派及西泠印社的百年传承故事,实地感受到中华文脉薪火相传的力量。在上海博物馆,队员们了解到篆刻从实用到文人艺术的演变。“篆刻非中国独有,具有文化共通性”,当了解到篆刻这一特点,队员们深受启发,萌发了结合外国印章文化开展国际传播的想法。

实践中,团队先后采访了西泠印社社员钮利刚、金恩楠。“要借助科技降低接触门槛,吸引更多青年。”钮利刚现场演示了刀法,为队员们传播篆刻文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金恩楠则向队员们介绍了篆刻蕴含的传统智慧,并结合奥运“中国印”的传播和海外教学经历给出了对弘扬篆刻文化的建议。团队还前往臧施蓓工作室亲手体验篆刻,“学篆刻精髓不在速成,在于日积月累的内心磨砺”,在臧施蓓的鼓励下,队员们加深了对篆刻艺术“以刀修心”的切身体会。

采访的深入、学习的专注、体验的投入……实践期间,团队用镜头记录了每一个探索瞬间,为制作金石篆刻艺术纪实短片积累下丰富的一手素材。后续,团队将发挥外语优势,从青年视角完成纪实短片制作,着力推动金石篆刻艺术出海传播。

“古老的技艺需要被世界看见,我们创作的不仅是短片,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23级翻译专业的周俊泽说。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他和队员们希望利用专业所学,让金石之美跨越时空、焕发活力,也让这次实践的成果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

指导老师:李乐、王璟

团队成员:23翻译3班周俊(队长)、23翻译3班黄澜、23翻译3班李佳佳、23翻译3班章子轩、23翻译3班张肖逸灵、23跨电1班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