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以糖为媒架桥梁,浙外学子续写文明交融“甜蜜篇章”



来源: 作者:樊芯瑜 龚煊宁 傅安琪编辑:徐望、郑周璇时间:2025-08-19

一粒糖,串联起跨越国界的文明对话;一场实践,让甜味成为文化交流的共通语言。7月,浙江外国语学院“糖译”实践团,以主题展览为窗、以视频记录为笔、深挖义乌糖文化与世界糖文化的交融密码,在镜头与展台间搭建起甜蜜的国际交流之桥。

在义乌市江滨路的SweetLife土耳其甜品店,团队将镜头聚焦这一段跨越山海的糖文化对话。“从2012年开店第一天起,我就有个习惯,把食客的每一条意见都记下来。”店主翻开厚厚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满是密密麻麻的字迹。针对中国顾客反映的食品过甜问题,店主不断调整糖分比例,推进本土化改良的过程。这段真实的故事,最终被实践团剪辑成小型纪录片《共享甜蜜(一):世界义乌的土耳其之甜》。店主说“想把家乡的甜蜜带给中国朋友”,食客们品尝甜品时露出的微笑,笔记本上反复修改的甜度配方,这其中以“糖”为纽带,让理解与包容在舌尖的甜味中自然流淌。

视频记录外,实践团队还在佛堂镇义乌红糖文化馆举办展览“共享甜蜜——一场糖的全球交流展”。展览汇集义乌糖文化与全球糖文化故事,搭建文明互鉴的桥梁,通过世界线、中国线、义乌线三线,展开一幅立体的糖文化交流史。世界线梳理糖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互动轨迹;中国线追溯中国糖文化的起源、演进与传承;义乌线聚焦义乌红糖与地方工艺的发展精神与创新实践。当前期拍摄的视频与义乌古法红糖制作的老照片相邻陈列,曾经镜头里的跨国融合,在此化为看得见、触得着的文化共鸣。游客驻足其间,在世界糖文化的流转与义乌糖史的变迁中,读懂共享甜蜜的深意。

从鸡毛换糖到小商品之都,糖不仅是独特的味觉符号,更是文明互鉴的生动注脚。糖译实践团以糖为媒,用镜头记录糖文化跨国交流的场景,借展览梳理糖文化的发展脉络,让义乌与世界的甜蜜故事广泛传播。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扎根本土,放眼世界,深入探索国际糖文化交流传播路径,让甜蜜真正成为不同文明间理解与互信的桥梁,持续书写文化相遇相融的新时代 “甜蜜篇章”。